第17章 袁崇煥守寧遠、毛文龍安州之戰、趙率教守錦州(1 / 2)





袁崇煥守寧遠

袁崇煥,字自如,廣西梧州府藤縣人,於萬曆己未年(公元1619年)考中進士。天啟六年丙寅(公元1626年),他擔任巡撫遼東,駐守寧遠。正月初四,突然傳來後金軍隊大舉入境的消息。初十之後,敵軍晝夜兼程,以急行軍的方式迅速抵達寧遠。當時敵軍士馬疲憊不堪,害怕袁崇煥的軍隊出城迎戰,於是都在馬佛寺坐下休息。袁崇煥與總兵滿桂、趙率教、左輔等人,決定關閉城門,堅守不出。不久,敵軍包圍了寧遠城,騎兵大約有兩萬,他們使用鐵皮包裹的車輛撞擊城牆,聲音轟然作響。時間久了,城牆被撞擊得搖晃破碎。敵軍還使用一種類似雲梯且比城牆還要高的器械撞擊城牆,頂端用木板遮蔽,士兵藏在下麵,挖掘城牆根基,試圖使城牆倒塌。同時利用長梯放置石頭沿城牆邊緣砸向城下,導致守城士兵傷亡慘重。經過長時間的攻城,城牆根基都被挖成了凹槽,敵軍躲在深處挖掘城牆,守城士兵用石頭還擊,又鞭長莫及。眼看城池即將被攻破,全城百姓都非常恐懼,紛紛抱怨:“袁大人為了自己一個人,害了我們全城百姓。”

此時,有一位通判是浙江人,很有智謀。他急忙製造火藥,但沒有裝入炮中,而是均勻地撒在蘆花褥子和被單上,卷起來,號稱“萬人敵”。火藥剛剛製成,這位通判準備試驗效果,不料火星飛濺到他的胡須上,瞬間引火燒身,當場死亡。這種“萬人敵”一旦沾上一點火星,就會引發劇烈爆炸,其威力如此之大。守城士兵用這種“萬人敵”扔向城下敵軍。敵軍正在攻城,突然看見滿地都是被褥,非常高興,紛紛衝出來搶奪。守城士兵見狀,立即用火箭、硝黃等易燃物扔向被褥,火勢迅速蔓延,越撲越大,所到之處,無不燒焦,共燒死敵軍數千人。敵軍進攻受挫,隻好解除對寧遠的包圍。敵軍質問李永芳:“你說這座城很容易攻破,為何如此難以攻克?”隨後撤軍。敵軍深入寧遠附近共待了二十天。

全城百姓感激涕零,集體向袁崇煥、滿桂等人叩謝救命之恩。二月,遼東經略高第上報捷報,袁崇煥被升為僉都禦史,滿桂、趙率教、左輔等人也各有晉升賞賜。

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八月十二日,我的先父說,他當年在滁州遇到一位販賣花椒的客商,客商自稱住在寧遠城,曾在鼓樓前開店,親身經曆過那次圍城,所以對這些事情非常清楚。這些都是其他書中未曾詳述的內容。

敵軍撤退後,便在沈陽練兵,準備再次進攻寧遠。第二年六月,敵軍再次攻打寧遠。滿桂等人奮力抵抗,最終將敵軍擊退。

《頌天臚筆》一書曾記載:“天啟丙寅年(公元1626年)正月,後金數萬人渡過遼河,其中最為勇猛無敵的是身穿兩層鐵甲、被稱為“鐵頭子”的士卒。三坌到寧遠共有四百多裡路程,沿途六七個城池的明軍士卒和馬匹已全部撤入寧遠城內。正月二十三日,敵軍在城下排列陣營,次日開始進攻東門,他們推著堅固的攻城車撞擊城牆,車體用數寸厚的木板覆蓋,外麵蒙上生牛皮,健壯士兵藏在車下,用錘子和鑿子破壞十多裡長的城牆,守城士兵的箭矢和石頭都無法阻擋,敵軍後方還簇擁著鐵騎,李永芳嚴厲督戰。寧遠城內架設了十一門西洋大炮,從城牆上持續發射炮彈,每一炮擊中敵軍,都能造成方圓數裡內的人員傷亡。但是炮彈無法直接打擊到城牆下的敵軍,於是守城士兵將草秸捆紮起來,塗上油脂和硫磺,點燃後投向敵軍。攻城車密集排列,無法展開,許多敵軍被燒死。有十幾名穿著華麗服飾的敵軍將領被擊斃,他們就是所謂的固山、牛錄等顯貴將領。敵軍於是撤退。守城士兵派出五十名敢死隊員用繩索沿城而下,收集了十幾萬枝箭矢,發現城牆上大大小小的洞有七十多個,同時,硝石硫磺庫的儲備也已經耗儘。當時的情形真是危險至極啊!”

毛文龍安州之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