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袁崇煥陛見、毛文龍鴨綠江之捷、大清收諸部落(1 / 2)





袁崇煥陛見

先前,袁崇煥在寧遠主政期間主張與後金議和。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十月,他派遣喇嘛僧鎦南木座等人前往後金軍中慰問,試探議和之意。僧人返回後,皇帝下詔認為喇嘛帶回的議和書信是欺詐,要求袁崇煥嚴陣以待,不要被對方的謙遜言辭所迷惑。天啟七年(1627年)二月,袁崇煥奏報敵方使者前來求和,皇帝也認為敵人誠意難以置信。同年七月,因袁崇煥說他議和是為了偵探敵情,引起朝中很多爭議,袁崇煥以病為由請求辭職,議和之事未有進展。

到了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癸酉日,皇帝在平台召見袁崇煥,對他進行了深切慰勞,並詢問何時能平定邊關。袁崇煥回答:“五年內為陛下肅清邊陲。”皇帝說:“若能在五年內消滅敵人,我絕不吝嗇賜予你封侯之賞。”當時四位輔臣錢龍錫等人在場,一致稱讚袁崇煥的膽識、氣概、見識與方略,稱其為難得的奇男子,皇帝聽後非常高興,賜予袁崇煥茶果瓜餅後讓其退下。袁崇煥離開後,朝臣詢問五年之約是否確有把握,袁崇煥解釋說:“皇帝期待迫切,五年之期隻是安慰聖心。”有識之士便認為:“皇帝如此英明,日後必定會按期要求成效,那時袁崇煥的處境將十分危險。”

當時朝廷擔憂毛文龍難以駕馭,大學士錢龍錫與袁崇煥談及此事,袁崇煥便有了除掉毛文龍的打算。癸未這一天,皇帝賜予袁崇煥尚方寶劍。此前,後金降將李永芳向後金主建議:“如果後金大軍深入中原,需謹防毛文龍截斷後路,因此可以寫信給袁崇煥,誘使其殺掉毛文龍,並假裝答應歸還遼地。”後金主采納了這個建議,袁崇煥在回信中暗中同意,但因隨後稱病回鄉,此事暫時擱置。此次重任遼東後,袁崇煥認為除掉毛文龍後,就可以收複遼地,便奏請減少毛文龍駐紮的皮島上軍糧,借此引發兵變,最終朝廷削減了八萬軍糧,隻解送二萬八千,但實際並未解送。

當時屯田主事徐爾一在家中感歎道:“遼東用兵十年,曆任遼東經略如楊鎬喪師、袁應泰陷城、熊廷弼敗逃、王化貞錯失良機、總兵劉綎陣亡、馬林挫敗等,其他的失敗也不可勝數,還有眾多投降者。唯獨毛文龍堅守九年,護持朝鮮、中國邊境,收複城池,擒獲俘虜,而朝廷諸臣卻對其反有異議、削減軍餉。一旦軍餉減少,將士必然喪失鬥誌。”徐爾一為此上疏,但未得到朝廷重視。

毛文龍鴨綠江之捷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後金五皇子、六皇子及將領劉愛塔率領兩萬兵馬從鎮江出發,意圖報複之前在義州的戰敗。毛文龍以八千兵馬及部下十名將領迎戰,劉愛塔率四百騎兵在戰鬥中敗北,被迫投降毛文龍。此後,後金秘密致信袁崇煥,重提舊約,並以除掉毛文龍作為條件,袁崇煥相信了這一提議。

譯者注:1.作者計六奇認為袁崇煥是中了後金的離間計,以為殺了毛文龍就可以換取遼地,這個觀點過於艱難,未免小瞧了袁崇煥。根據史料記載,袁崇煥之所以要殺毛文龍,可能與毛文龍不聽指揮、虛報兵餉、偽構捷報等跋扈事跡有關。

大清收諸部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