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方震孺守壽州(1 / 2)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後遷移至壽州居住。他的母親孔氏夢見了方孝孺來到身邊,醒來之後便生下了他,萬曆癸醜年(公元1612年),方震孺考中了進士,最初被授予福建沙縣縣令,後來又被提升為湖廣道禦史。熹宗皇帝剛剛即位時,方震孺請求驅逐權奸魏忠賢,並遠離其同夥客氏。這一舉動使得魏忠賢對他懷恨在心。恰逢遼陽失守的緊急時刻,方震孺一天之內連上十三道奏疏,積極籌劃防禦對策,痛心疾首,同時主動請纓親自前往犒賞軍隊並慰問傷亡士兵。不久之後,他接到巡查遼東地區的任命。接手遼東事務後,他上疏指出廣寧地區的實際情況,認為當地不具備組織有效出戰或堅守的條件,遼東經略、巡撫之間雖名義上同心協力,實則內部意見不合,如此下去,邊疆局勢必定嚴重惡化。

壬戌年(公元1622年)正月,後金軍趁夜渡過坌河,祖大壽當時駐紮在覺華島,方震孺擔心祖大壽可能投降敵人,因此親自率領都司張國海乘船出海去說服祖大壽。經過勸說,祖大壽決定攜帶十萬糧食和數萬兵力向西回歸明朝。期間,主事吳淳夫和徐大化為了迎合魏忠賢的意圖,彈劾方震孺擅自調配任務,方震孺便主動辭職回鄉。

乙醜年(公元1625年),給事中郭興治再次誣陷彈劾方震孺,魏忠賢假借聖旨將其逮捕審訊,方震孺被冤枉受賄達六千四百兩銀子,每日遭受一頓杖刑逼供,同時還被誣告在獄中與劉鐸等人詛咒皇上,被除以斬刑。此時突然傳來太子誕生的消息,方震孺得以免死。

崇禎初年,皇帝有意重用方震孺,然而當時朝政由劉鴻訓把持,劉鴻訓向方震孺索要巨額賄賂,但方震孺堅決拒絕。方震孺回憶起自己曾與楊漣、左光鬥等十七人一同入獄的經曆,現在隻剩下他和惠世揚還活著。他說:“自己死裡逃生、再度重生,如果再有沉溺官場的想法,那就真是冥頑不化的愚蠢之人了。”自此以後,方震孺選擇退隱,在家中閉門不出,整日專注於佛經誦讀和參禪修道,再也不談論有關仕途的事宜。

癸酉、甲戌年間(公元1633年至1634年),流寇四起,長江以北地區人心惶惶,人們不再有堅定的守土決心。到了乙亥年(公元1639年)正月,穎州、霍州一帶形勢危急,賊寇直逼壽州。此時,壽州城內竟然沒有一個在職的官員,當地的父老鄉親於是懇請方震孺出麵策劃城池防守之事。方震孺傾儘家產供給士兵,親自登城指揮防禦,一夜之間就將所有防禦設施準備齊全。

不久,數萬敵軍緊逼城下進行圍攻,方震孺親自冒著箭雨飛石,指揮火炮消滅了敵軍的首領。他還組織敢死隊縋城而出,突襲敵軍營地,斬獲無數,迫使敵軍驚恐撤退。到了丙子年(公元1636年)冬天,敵軍再次侵犯和含地區,行軍過程中經過壽州地界,距離壽州城不過三裡之遙,但最終卻因畏懼方震孺而不敢正麵挑戰。

當時,巡撫史可法上報了他的功績,認為應當提拔重用方震孺。但由於內閣首輔對他有些小意見,方震孺隻被任命為嶺西參議。不久後,湯、楊兩位將領占據廉州發動叛亂,總督沈猶龍委派南韶道王孫蘭前去平叛,但王孫蘭最後被迫自縊身亡。方震孺單槍匹馬深入賊軍營地,向賊軍曉以利害,最終成功說服他們投降,從而確保了廣東全省的安寧。不到半年,方震孺被提拔為廣西巡撫,這次提拔顯然是出於皇帝的意願。弘光帝繼位後,方震孺上疏表示願意親自領兵過河,與敵軍決一死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