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吳履中論二失、黃道周複官、誅陳新甲、召王應熊(1 / 2)





吳履中論二失

六月時,禦史吳履中向朝廷進言,指出:”朝廷的兩大過失在於誤用溫體仁和楊嗣昌兩位大臣。他又說:內政治理的缺失必然會導致邊境戰事頻發,民生困頓必定催生盜賊蜂起。現今局勢是外有敵患侵擾,國家政局越發紊亂不堪;內部匪寇四起,而賦稅征收卻日益緊迫;此種情勢之下,想要避免社會動蕩和禍亂的發生,還能夠做到嗎?”

黃道周複官

崇禎壬午年(公元1642年)八月,朝廷召回了黃道周,並任命他繼續擔任少詹事一職。在此之前,黃道周曾被囚禁,人們普遍認為他必死無疑。當時,周延儒深受皇帝恩寵,即使是皇帝勃然大怒的事情,他也能通過巧妙言辭化解。有一次,皇帝偶然提及嶽飛的事跡,感慨地說:“怎麼才能找到一位像嶽飛那樣的將領來重用呢?”周延儒回答說:“嶽飛固然是一位著名的將領,但他抗擊金人的事跡,在史書記載中或許有誇大之處;就如同黃道周這個人一樣,將在在史冊中也不免記載他是未被重用的人,天下人都惋惜他的才華(意思是黃道周這人是有才的,但史書記載他懷才不遇,也可能會誇大其詞,以此暗示皇帝不如啟用黃道周)。”皇帝聽後沉默不語,剛回到宮中,立即傳下旨意恢複了黃道周的官職。

黃景昉(號東崖先生)說:皇帝認為黃道周清廉自律,勤奮好學,尚有激勵人心之處,特準許赦免其罪並恢複原有職務。旨意下達後,朝廷內外都為之感動流淚。此次黃道周得以複職,起因於周延儒在給皇帝講學時對其他奏疏的評析,涉及到了黃道周本人,我和同鄉蔣公都讚同這個說法,原本隻是希望能讓他免於流放就已經很慶幸了,沒想到竟能恢複原有的官職,這真是超出預期。這一舉動體現了聖主的英明決斷,超越曆代帝王,天下也因此對周延儒(宜興縣人)的看法有所改觀。黃道周上疏感謝皇恩並稱病歸家,同時還向皇帝請求赦免解學龍、葉廷秀兩位罪臣,他於癸未年(公元1643年)春天回到家鄉。

附記:當初閹黨勢力囂張時,黃道周寫過一首詩:“豈有不平事,但存未壞身。隻言天下合,孤影鬼神親。世道餘青史,春風足故人。無多談往跡,愚叟舊西鄰。”這首詩的內容與黃道周的經曆頗為契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