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羅尚文殺僧、四川犯官、三藩賊禍、誌異(1 / 2)





羅尚文殺僧

羅尚文,四川敘州府人士。早年流寇侵入四川,羅尚文因事被楊嗣昌參奏,但仍被令戴罪立功,此事還在被按察司審查之中。羅尚文此時正率領三千兵馬,前往川北地區剿滅賊寇。行至廣安時,恰逢當地粼水賊人作亂,甘學淵的兒子某帶領全家眷屬逃至中成山的一座寺廟躲避賊人。寺僧懷疑甘家欲奪取其財產,竟然殘忍殺害了甘公子,並對其妾室媵氏進行了侮辱。羅尚文聞訊,率兵進入山中,殺掉二百多名僧人,將整座山寺儘數摧毀。然而,賊人首領尚未被捕獲。次日,羅尚文不幸去世。

宗師學者甘學淵,是當年擔任江南督學的官員。其先祖姓明,乃是明朝初年降王明玉珍的後裔。明玉珍子孫數量龐大,數以萬計,皆改姓甘,分散居住於四川各地,而甘學淵本人則定居於粼水。

四川犯官

自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流寇侵擾四川以來,各郡縣遭受嚴重破壞,能僥幸全身而退的官員寥寥無幾。至崇禎己卯年、庚辰年(公元1639年、公元1640年)間,災禍尤為慘重。在賊寇尚未抵達之前,當地百姓就紛紛提前逃離,官府隻能空守城池,一旦城池被攻破,官宦之家往往全家被殺,許多官員自身也慘遭殺害,幸存者寥寥無幾。朝廷對棄城逃亡者施以重刑,武官自總鎮以下至千總、百總,文官自巡撫以下至補職教官,大批被捕,處以斬首、流放等刑罰者不計其數。

三藩賊禍

其他地方的藩王之禍,隻是聽說未曾目睹,去年至嶽州時,見到惠王已經流離失所,住在普通民居中;經過臨湘時,又見唐王在江上漂泊流浪。如今前往州北,目睹瑞王困頓不堪的狀況,實在難以言表。

自從西安失陷後,漢中地區人心惶惶,趙總鎮麾下的士兵乘亂搶劫,先是掠奪民宅,繼而侵犯王府。瑞王積攢的八十萬兩銀子,頃刻間被洗劫一空。宮中眷屬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瑞王僅與一妃子逃出,因無車輦可用,隻能將桌子當作轎子,由兩人肩扛而行,妃子則是一路騎馬,兩人奔逃至保寧。然而保寧城閉門不開,不予接納,瑞王夫婦隻好暫時在河上船中棲身。瑞王頭戴小帽,身穿青布箭衣,口中反複念誦阿彌陀佛,除此之外彆無言語。聽說惠王、唐王的情況也相似,被賊寇緊追不舍,狼狽逃入廣東,其境況必定更加淒慘。這三位藩王都是神宗皇帝的兒子,竟落得如此境地。

誌異

癸未年二月二十四日戊子,京城刮起大風並伴有霧霾,當晚天津城門不待開啟便自行敞開。

夏季和秋季之間,每晚月亮角上都會出現一顆熠熠生輝的大星,仿佛要靠近月亮。有人說:“此星十分凶險,天下恐怕將要大亂。”

吳貞啟,字元行,宜興人,崇禎十年丁醜科(公元1637年)會元,被選任廣東督學。癸未年(公元1643年),吳貞啟病情加重,某夜夢見冥界主官送來一紙文書,上書:“天下即將大亂,命善良之人先死。”吳貞啟於是開始料理後事,不久後去世,而天下果然陷入大亂。

有從京城來的人說,七月二十三日晚,雷電震擊太廟,雷霆、風雨整整持續了一夜。次日清晨,廟宇的柵欄被摧毀,神位被損壞,爐中蠟燭無一不倒在地上。神位主牌是用純金製成,後冠鑲嵌珠寶,外麵還覆蓋有雕龍木匣,價值三萬兩,當時散落一地。簡冊中發現了兩封空白函件,經查是負責管理太廟的官員私自拿回家中,被處以斬首。

八月至十月,京城內外流行一種名為“疙瘩病”的疾病。兵科給事中曹良直與客人對坐交談時,敬茶行禮時卻倒地不起而去世。兵部梁希萊拜訪客人後匆忙返回家中,進屋後即去世。宜興人吳彥升被任命為溫州通判,一名仆人先去世,另一名仆人購買棺材後也去世。在購買棺材處,吳彥升有一位姓鮑的朋友,吳彥升勸他搬家,他隨行李搬過去後,進門不久便去世。吳彥升連忙去探望,不久也去世。又如錦衣衛錢晉明,與客人談話時突然倒地去世。不久後,他的夫人、婢仆等共十五人也在短時間內相繼去世。還有兩名騎馬人前後交談,後一人再問前一人時,發現前一人已去世,手還握著馬鞭垂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