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口舌之爭(1 / 2)





突兀的聲音響起,眾人紛紛回首。

翰林院的老大人說的話雖然有失公允,現場人儘皆知,但可沒有人敢公然這般說話,故而大家紛紛回頭,想看看是誰這麽大膽,仗義執言。

內院門外,一襲墨色蛟龍袍的蕭臨祈衣袂翻飛走了進來,身子挺拔,眉如遠山,一雙星目噙著玩世不恭的笑意。

蘇老學究臉色一僵,兩手背負身後。

“原來是景王殿下,您不是在審查柳尚書的案子嗎?怎麽有空到這聚賢莊的詩會上來湊熱鬨,莫不是不把皇上的吩咐當一回事?”

七珠親王當麵,蘇大人有恃無恐,絲毫不把他當一回事,畢竟是個空有爵位,沒有實權的親王而已。

更何況蘇老學究與三皇子的黨羽更加親近,故而更不畏懼蕭臨祈。

蕭臨祈倆手抖了抖袖子,一手負在身後,一手置於腹前,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蘇大人真是扣了好大一頂帽子,本王承皇命查案,自然是不敢有絲毫懈怠,不過本王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輕重緩急收放自如,何時鬆,何時急,都是本王說了算。如何查案連皇上都沒有過問,你一個翰林院的老翰林,反而指手畫腳,莫不是你管的比皇上還寬?”

皇子奪嫡,大臣站隊,黨同伐異,起了口舌之爭互相扣帽子是常有的事,對付這一招的最好辦法,就是扣一頂比對方好大的帽子。

果不其然,蕭臨祈反手扣了蘇翰林一頂大帽子以後,這個年過古稀的老大人果然變了臉色,欲言又止。

閣樓上,謝韞嫻看著神采奕奕的蕭臨祈,嘴角微微抿起。

這小子,來的真是時候。

蘇翰林輕輕哼了一聲,然後高聲道:“本官不想與景王殿下起口舌之爭,但今日本官受邀做詩會的評委,自然有資格決定誰的詩好,誰的詩壞,反觀景王殿下常年遊山玩水,不誤正業,又有何資格跑到詩會上指手畫腳?”

蘇翰林言語之間,暗諷蕭臨祈,眼神間好不掩藏鄙夷之色。

蕭臨祈風神雋永的臉上並無慍怒之色,反而風輕雲淡的笑了笑,“蘇大人,本王雖然不在京城讀死書,但寄情山水,遍覽山河,投名師,訪高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不說學富五車,但也是滿腹經綸,可為何到了蘇大人空中,本王好像就成了不學無術的膏粱子弟?”

蕭臨祈緩緩上了台階,一步步走到蘇翰林跟前,半眯著眼睛沉聲又道:“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書生坐而論道,少年起而行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些可都是先賢所言,蘇翰林青春作賦,皓首窮經,不應該不知道,為什麽說出那等迂腐言論,莫不是聖人文章讀到了狗肚子裏?”

一步一逼近,蘇翰林麵色鐵青步步後退。

蕭臨祈的一字一句,就像是鐵鞭抽打問心,每次後退一步,他的氣勢就弱了一分。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

蘇翰林勉強停住腳步,汗如雨下,他梗著脖子,麵紅耳赤,“景王殿下,說一千道一萬,這詩會評委是我不是你……”

“蘇老大人。”

不等蘇翰林說完,徐葳蕤慢步走到跟前,欠身一禮。

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此刻臉蛋兒平淡如水,她緩緩說道:“今日葳蕤請您過來,是聽聞您學識淵博,德行端正,本以為您今日會公平公正的評價諸位才子的詩詞,但沒想到您居然包藏私心,指鹿為馬,故葳蕤鬥膽,請您就此離去。”

徐葳蕤此話一出,蘇大人如遭雷擊,台下更是響起叫好聲。

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蘇大人顏麵無存,他手指顫抖的指著徐葳蕤,

“你……你……我與父親同朝為官,你如此不顧我的顏麵,就不怕本官翻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