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蓮花王 第三章 勝王因陀羅部底(2 / 2)





因陀羅部底王碰到這些巨大的災變之後,雖然十分驚慌,但在善業的力量引導之下,他心中還能仔細地思維。他了悟到這些災厄的發生,都是他不能安住於正法、與佛法不相應的結果。初始的時候,他自怨自艾貪婪自大,後來他所從事的善行,並非圓滿的發心,還是依著自私自利的緣起而行。現在他終於了悟了,相信這七位得道聖者的指示,決定不應該再去理會那些隻是為了貪欲名利而驅動鬼神作祟的修行人。所以他發願決心到大海中去尋找如意的摩尼珍寶,也隻有搜尋到這些能夠如意出生一切珍寶的如意摩尼寶,才有能力對所有求乞的人行無限的布施。

但是要到大海裡麵去尋找如意的摩尼寶珠,卻需要能夠完全了解大海水性的人。如果不能夠了解水性,了解大海的種種航路,乃至大海的各種奇異變化,那麼他這次禦駕親征,恐怕會遭受到危險的結果,這樣一來,他不隻不能夠得到如意摩尼寶珠,而且恐怕也會將生命葬送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而永遠無法實踐他的本願。

於是國王懸賞征求能夠航過大海、經過無數次遠航的老手,來做這次到大海中尋寶的領航人。這時有一位大臣向大王說道:“大王!有一位對大海十分熟悉的老人,他曾經從事過無數次的遠航。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他的話,他一定能夠帶領我們找到如意摩尼寶珠,而且也能夠帶著我們安返家園。”

國王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之後,心中十分歡喜,大大獎勵了他一番,並稱讚他的博學多聞。這時大王心中盤算著,這次航行十分重要,我應該親自駕臨這位老人的住處,來恭迎他,請求他出海帶領我們安全地往返於大海之中。因此,國王就親自駕臨了這位老人的住處。當他從車駕上慢慢地下來之時,轟動了附近城鎮的居民。周圍的民眾都感覺十分驚奇,想不通為什麼國王會來到這樣一個窮鄉僻地。

國王來到這位老人的居處,恭敬地向這位老人說道:“長老!我為了使人民生活幸福,要到大海中去尋找摩尼寶,但需要一位識途的向導。我知道你曾經在大海中遠航多次,對大海中的一切情況都了若指掌,我鄭重地懇請你來擔任我們這次航行的向導,而且希望能夠立即出海,所以希望你馬上跟隨我出發。”

這位老人聽完了國王的請求之後,大吃一驚地告訴國王說:“大王!這是萬萬不可以的!大王是萬全之軀,您千萬不要到那充滿了各種險惡與危難的大海之中。要到大海中去探寶,那是生活困苦的窮人為了存活下去,才不得已前去玩命的事情;而且要在大海中探寶並能夠取回,那是十分困難的。大海的浪潮十分洶湧又急湍,是人間極險惡之處;大海中有種種的怪獸,有可怕的鯨魚,也有凶惡的大龍,更有可怖的食人血肉的羅刹鬼女,以及許許多多的魔障,這些都會傷害我們的生命。如果要到大海中,而能夠安全活命回來,機會實在是太少了。何況尊貴的大王!您的雙眼已經失明,在大海中更增加了許多不可知的危險,所以我現在懇請大王,希望您斷了這個念頭,萬萬不能前去。”

這時,大王心中不但一點也沒有退卻,反而更堅定了決心。他按捺住激動的心,對老人說道:“長老啊!我是為了使國家能夠長治久安,我們的子民安樂,並使國家能夠長久留存下去,以照顧這片土地與人民才要到大海之中的。我希望能夠早日使民眾脫離苦難,脫離貧窮,所以我決定聽從成就者的指示,到大海之中去尋求摩尼寶。為了人民的緣故,為了我自己的願望,我自己的發心,我若不完成此事,我是死也不瞑目的。長老!請求你來當我們這一趟險惡之旅的掌舵手吧!你要什麼報酬都可以,隻希望你能夠答應我的要求。”

這位老人為大王的至誠所動,心中想著,如果為了這位愛民如子的國王而把命送掉了,那也是心甘情願的。他就對大王說:“好吧,大王!我決定答應您的要求,來當這一次險惡旅途的向導,希望不會讓您失望。”

“但是我們現在就要注意!”老人特彆叮嚀國王說:“我們這次要出海找尋如意摩尼寶,就需要做許多航海前的準備。我們隻有把萬事都具備齊全了,才有可能完成這次航海尋覓珍寶的旅程。

“在大海中,鯨魚十分巨大,它們所激起的浪花,會影響我們航行的安全,如果它憤怒了,甚至會將我們的船撞壞。所以,在大海中航行時,必須要時常觀察鯨魚的動向,因此我們現在需要喂養能夠觀察鯨魚狀況的鴿子,它能夠讓我們了知鯨魚的動向,使我們避開危險。同時,我們也需要能夠喂養鴿子的黃母牛,而要飼養這些黃母牛,我們需要大量的飼草。如果萬一我們碰到鯨魚,需要把鯨魚殺死的話,那麼我們也需要用活海螺來製作殺鯨的工具。

“這條航行的船要很大,才能夠安穩地在大海中行駛,而且要堅固不畏風暴。所以我們現在需要一艘三層樓高的樓船,還要有極粗的纜繩,在航行的時候才能夠平穩,而在靠岸的時候,也才能夠綁捆結實,不會受到風浪的搖動。另外,我們需要能夠從四麵垂下來的金錨,使我們在停船的時候,不動如山。我們需要最好的風帆,還有麻繩。這些重要的航海工具與物品,大家要好好的準備,以備在海中有不時之需。”

國王聽了十分歡喜,深慶得人,他馬上吩咐照辦,一刻也不能耽誤。大船在全國通力合作下,快速地建造好了,舵手們也徹底細心地檢查了這條即將遠航的船隻。這條大船建造得十分堅固、厚實,三層高的樓船,高大巍巍地聳立在海邊,使人感受到這次探險之旅的宏偉壯觀。

這時,所有的大臣與內侍,都勸阻國王千萬不要參與這趟險惡的旅程,但是國王心意已決,他不聽他們的勸告,決意要上這艘樓船。這時,舵手們正忙著準備起航的各項事宜。這條即將遠航的大船建造得十分完美,完全合乎老人的要求。

這時有五百多名商人,也將跟隨著國王上船,共同參與這一趟探險之旅,來創造他們的財富。舵手慢慢地起帆,準備航行,泊在岸邊的七條纜繩隨著強風而舞動著。

此時國王大聲地向大眾宣布說:“各位子民!要出航之前,大家心裡要有準備,在大海中有著許許多多的魔障,更有著可怕的災難,我們這一趟的旅程要安全返回並不容易,所以,現在如果有後悔的人,請你們馬上下船離去吧!”

“但是如果你們有著冒險犯難的精神,將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決定要到大海中航行,那麼你們現在就要有不能夠再見到自己父母、妻兒以及其他親朋好友的決心。倘若你們真的一心一意地跟隨我去大海中尋寶,而且我們也能夠安全地返回故裡,這時你們的子孫七代,都將享有巨大的財富,並且能夠擁有吉祥如意的幸福生活。”

國王如此一再地宣示之後,發覺大眾的心意已決,要跟隨著國王去從事這一趟地探險之旅。

國王知道了大眾的決心之後,便命令扯開纜繩,這七條粗粗的纜繩,一條一條地慢慢被扯了下來,代表著大眾即將遠離故裡,航向不可測的大海。

這趟極度險惡的旅程,他們到底是否能回歸故鄉,誰也沒有把握。這時候大風吹起,把整片風帆吹得十分飽滿。豎起的桅杆,吃飽的風帆,迅速地推動著大船順風而行,就像力士射箭一般,疾向大海中行駛而去。

國王麵迎著海風向岸邊望著,雖然說他的雙眼看不見,但他的心眼似乎隱隱約約地看到他的子民,正期待著他攜帶著如意珍寶回歸國土。

因陀羅部底王心中不斷憶念佛陀,祈請佛陀的加持,以及一切護法眷佑,使他們能夠完成這一趟尋寶的探險旅程,來完成濟助百姓與自在弘法的大願。

因陀羅部底王的大船在大海中航行,經曆了無數的險難,最後在這位老舵手的引導之下,終於來到了藏寶的所在。而這些藏寶的小島群一撮一撮的,像在各自傳說著許多不可思議的因緣。因陀羅部底王首先將樓船行駛到最外圍的一座寶島上。

因陀羅部底王在這座最外圍的寶島上,將高大的樓船與隨員們留了下來,隻帶著幾位強壯力大的隨從與這位舵手老人,繼續乘著小船,駛向其餘的小島,做更深層的冒險。

他們的小船慢慢地駛抵另外一座寶島。此時,國王一心祈求佛陀能夠賜予加持,使他能夠圓滿布施眾生的菩提心。

這時,忽然從因陀羅部底王最深刻、最誠敬的菩提心之中,逐漸升起了不可思議的如幻境界。在甚深的祈願當中,國王盲目的雙眼,似乎隱約隱約地看到了如幻化般的影像。在他眼前忽然慢慢地浮現出一些影像,對國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他已經經曆了那麼長久的失明痛苦,怎麼可能又有幻象出現呢?

國王被這突如其來的幻景驚嚇到了。他驚疑地“咦”了一聲,這時他以為是在海上太久所引發的幻象,所以他繼續以最誠摯的心念佛並向諸佛祈願。

但是這些影像卻越來越清楚,似乎不是幻景,所以他就問道:“是不是這裡有一座白色的山呢?因為我眼中現在出現了一座白色的山。”這位老人十分驚訝地張大了嘴說:“大王!您怎麼看得到東西了呢?”

這時,大王十分歡欣地笑著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在做最誠摯的祈願,希望諸佛護法能夠圓滿我的菩提心的時候,在眼中就浮現出這樣的影像,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

這位老舵手說:“是的,這完全是真實的影像,真是不可思議啊!”

這一座白色的山是由銀所構成的,整座大山晃耀著銀色的光輝。經過了這一座不可思議的銀山後,大王與老舵手繼續航行探寶,這時國王的眼中依舊浮現了不可思議的影像,他現在所看到的是一座光明燦爛、藍色的一座寶山。

這時,他又問老舵手說:“這一座又是什麼樣的寶山呢?”

這位老舵手回答說:“這是一座由瑪瑙所形成的寶山,所以會反射出藍色的光明。”

船繼續往前行駛。國王的雙眼忽然間被金色的光芒所占據,閃爍的金光,甚至將他的眼角都刺激地流下了濕潤的淚液。麵對著整座黃澄澄的寶山,國王就很好奇地問這位老舵手:“這座黃澄澄的寶山又是什麼所形成的呢?”

這位老舵手向因陀羅部底王說道:“大王!在您麵前的是一座完全由純金所形成的金山。大王!現在我們已停泊在這座由純金所形成的金山上麵,讓我們在這裡下船吧!”

這艘小船就慢慢地駛抵了山腳的岸邊。下了錨之後,國王輕快地上了岸,大家隻看到整個大地都是遍地的金沙,他們就舒服地坐在金沙上麵休息。

這時,這位老舵手就向國王說:“大王!我的年歲已大,而且幾乎已經老邁得走不動了,所以無法陪您再往前走。現在您隻要再往前走一段大約四十裡的路程,那麼你就會到達一座由各種珍奇的寶物所形成的萬寶城堡,當你看到這一座城堡的時候,您不要顧慮,就繼續往前走去。

“如果您碰到城門緊緊得關閉時,那麼就在城門的門楣上麵,有著由黃金所製成的吉祥圖案,而門上也會鑲著一隻金剛杵,那時就請國王您拿起這隻金剛杵來敲門。敲門之後,門會自動打開,從城堡當中會走出一位龍女,這位龍女的名字叫做貝麗女。她的皮膚就像天空一樣的藍,而全身佩飾著七寶的寶石,手裡握著閃射著五彩光芒的藍色摩尼寶珠,這就是國王您所要尋找的如意摩尼寶。”

國王仔細地聆聽著,深怕有所忘失,而老舵手繼續地說道:“這時您就要請求她賜予您摩尼寶珠,因為您的廣大福德的緣故,龍女應會賜予您摩尼寶珠;您如果將如意摩尼寶拿到手上的時候,務必要緊握在掌心,不要放鬆,而且要緊閉著嘴巴,否則會引生魔障幻想,千萬不要說話。隨後又會有五位仙女前來奉獻不可思議的珍奇寶物,您要趕緊用衣服把這些珍寶包起來。大王!您也擁有龍族的血胤,而且具足福德,您將會受到庇佑,一定能夠完成這些希望。”

聽完老舵手仔細地叮嚀後,因陀羅部底王就按照老舵手的指示,慢慢地走向這座萬寶所築成的城堡。當他到了寶城的門外,就舉起金剛杵來敲擊著城門,城門就豁然自動開啟了,藍色的龍女出現在他眼前。

這時因陀羅部底王,就雙手合十地向龍女祈求說:“龍女啊!具足福德的貝麗龍女!我是烏仗那國的國王因陀羅部底,現在為了圓滿菩提心、救度眾生的緣故,現在前來向你祈求,請你賜予我如意摩尼寶,讓我能夠使一切眾生無所匱乏,成就心願。當我得到寶珠之後,必然能使佛法得到弘揚,使眾生安住在究竟安樂的境界當中。而在我身上也流有龍族的血胤,希望龍女您能夠看在我發的菩提心與同族的因緣,賜予我這件無上的寶物。”

這時貝麗龍女身上藍色的光芒,忽然之間熾盛閃耀了起來,她露出貝齒微笑著向因陀羅部底王說:“是的!大王!我將滿足您的願望,使佛法得到弘揚成就。在您前來之時,諸佛與金剛護法們,都已經曉喻於我,要我滿足您的願望,這將使眾生安住於究竟安樂的境界。當您拿到這些寶物,還會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發生,不過,這些境界的好壞,還是要看你的菩提心是否堅固而定。”

龍女說著,就將手上的如意寶珠送給因陀羅部底王,因陀羅部底王就緊緊地把摩尼寶珠握在右掌心。雖然這顆摩尼寶珠被握在掌心之中,但是金剛寶色的光芒,還是宛如五色的虹彩一般晃耀。

摩尼寶珠不隻依舊放射著不可思議的光明,甚至彩光還從他的手背上麵,隱隱約約地透出。光明透過他的筋肉皮骨,流露出一絲一絲的光明,仿佛他的右手已成了透明。

貝麗龍女除了獻上摩尼寶珠之外,更吩咐其他五位仙女們獻上許多珍貴的寶物,而這五位仙女也毫不吝惜地奉獻出種種奇異的珍寶。除了贈送知名的七寶瑪瑙、珍珠、琥珀、車渠、金、銀、琉璃……等等之外,更有許多未曾見過的寶物,所有這些珍寶乃至佛門的寶器,都忽然之間到了國王的手中。國王萬分的感謝龍女與仙女們,並且將這些寶物仔細地用他自己的衣服包裹起來。

這時龍女吩咐國王說:“大王!您趕快回去吧!佛法的微妙因緣從此刻起就即將開展;無上密教的因緣,也將在您手上發揚光大。您將成為一個究竟的大密法主,而我們將來也會受到您的光明的注照加持。”

國王萬分感謝了龍女與仙女們之後,就趕緊回頭走,心中謹記著老舵手的話語,一刻也不停留地回到了老舵手的身旁,並向老舵手致謝。國王很恭敬地將這些以最好的綢緞所縫製的衣服所包裹的摩尼珍寶,供奉起來。

他將這些珍寶以及摩尼寶仔細展開之後,就雙手合十地在摩尼寶前祈願說:“諸佛護法啊!我發起了菩提心,是為了使眾生得到安樂的緣故,所以前來祈求這些摩尼珍寶,絕非為了我個人貪欲。現在,我僅是要使用這些珍寶來救度眾生,使他們得滿足;絕對不使用摩尼珍寶,來滿足我個人的欲望。”

祈願之後,國王接著向這些摩尼珍寶三頂禮,這時摩尼寶忽然之間放射出了藍色的光明,在不可思議的幻射之下,射向了因陀羅部底王的左眼;而因陀羅部底王的左眼,也忽然之間感覺明亮了起來,似乎有萬千的光芒,鑽入他的左眼之中。這時他已經長久緊閉的左眼慢慢地流下了一滴滴的眼淚。在刹那之間,他的左眼複明了。

他的左眼首先看到的是這顆摩尼寶珠的藍色光明,就是這藍色的光明引導了他的左眼,恢複了明亮。此時,他的左眼也像摩尼寶一樣的具足了光明,而這左眼的光明正是代表他福德具足的密義。

這時,這顆珍貴的如意摩尼寶,在諸佛加持的如幻境界當中,忽然間喊出“因陀羅部底”這幾個字,在這一刹那之中,因陀羅部底王,就得到了殊勝的灌頂,成為具足一切福德之王。

老舵手在國王身旁看到了這麼多不可思議的情景,心中充滿了震撼。他深刻地了知這一次的探險之途,其實是一切諸佛所加持而成就的。此刻他也歡喜若狂地向摩尼寶珠頂禮,更歡喜地向因陀羅部底王頂禮;他滿心慶悅,為著眾生與因陀羅部底王而歡呼。

當他們回到船上之後,將船開往外圍的寶島,回到島上與商人們會合。而善於鑒彆珍寶的老舵手,首先細心地分彆這些商人在島上所見的寶物,並從這些珍寶裡麵,挑出特彆珍奇稀有的,而把散碎的寶物留在原地。

老舵手要求大家隻把最珍寶的寶物帶到船上去,而其餘的散寶不要帶上船,因為寶物不能攜帶的太多,否則船會因載不動這麼多珍寶而沉到海裡去,那不是太不值得了嗎?

這位老舵手深深地了知“知足常樂”的道理,他也以此來教育這些商人,知足才能夠得到真正甚深的歡喜。於是他們就歡喜十足地帶著這些珍寶,遠離了這群寶島,往烏仗那的故土回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