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石勒蘇益格問題(1 / 2)





奧古斯特在收到毛奇的軍事報告的時候也是有些略微震驚的,隻是裝備了新武器就已經能夠在戰場上取得如此之大的收獲,如果後續的軍事改革能夠完成,說不定普軍的戰鬥力真的能夠在未來四五年內成為陸軍僅次於法國的陸軍大國。

現在對於普魯士的問題還是農業萎縮,新的農業法案雖然已經出台,但是客觀上存在的問題就是容克地主階級的落魄,奧古斯特的方針就是削弱這個容克地主集團,而緹娜的方針是徹底將舊貴族從政壇上擠出去,兩者其實並不衝突。

隻是從雙方的利益集團角度看了,這兩人屬實是互相折磨了,雖然都在削弱對方的利益集團,兩人都對對方的利益集團感到不滿,但無論如何奧古斯特不會允許有人對緹娜出手,就像緹娜不會允許其他人削弱奧古斯特的權力。

而普魯士科學院在將農業納入科研項目後,已經開始招募化學工作者,讓他們去從農業生產機器,化工,甚至是糧食的種子上去找突破口,尋找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收成的辦法,屆時才能挽回農業的危機。

不過現在大地主都開始重新種田,雖然糧食的價格直接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吧,隻能先苦一苦人民了,等國家有錢了啊,好好等好日子很快就來哩。

大概吧......

之前奧古斯特把一大片耕地交給農業部,讓他們去尋找提高產量的方法,結果一年下來效果不說有啥,幾乎每個月都是製造賬單的主,首先科研人員的技術就不過關,搞出了許多年迷惑行為,除了折磨財務部之外什麼也沒弄出來。

之前一直提倡的科教興國戰略也終於是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作為動力源了,近兩年工業化賺到錢後,大量的資金湧入教育部,科教部門有了錢許多教育政策都提上日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啊。

接下來在洪堡的推動下,對教育科研人員的待遇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目前所有學院都是國家出錢建造的公立學校,學費還算親民,雖然很想大手一揮,不需要交學費,但是奈何囊中羞澀,得先熬過漫長投資的時期,等人才都長大了,進入社會了發光發熱了,國家才能賺回在科研方麵投入的錢。

所以急不得,還得繼續讓財務部從褲衩子裡多掏點錢出來,掏不出來也很簡單,柏林街頭的路燈最近也增加了,自己找個好的給自己掛上吧。

.......

緹娜今天上班時在《柏林公報》的攤位上買了一份報紙,本來是想看看最新政策的反響怎麼樣,結果她看到了一個事件,丹麥與石勒蘇益格的共同事物新法律嚴重損害了石勒蘇益格地區德意誌人的權益,引發了一係列社會層麵的問題。

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坦因都是曾經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上麵居住的也大部分都是德意誌人,但是後來由於丹麥人的移民,導致了在石勒蘇益格上有許多的丹麥人,丹麥王國幾百年以來一直想將石勒蘇益格納入自己的版圖,所以就對這些地區的德意誌人進行壓迫,妄想靠政策的變動逼德意誌人離開石勒蘇益格。

而在1460年的《裡伯條約》中規定石勒蘇益格跟荷爾施坦因永不分離,丹麥要是吞並石勒蘇益格那麼荷爾施坦因也會被侵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