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南北撕逼第一階段(1 / 2)





條約的內容是那樣的不儘人意,簽訂條約花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阿爾布萊希特作為一個普魯士老牌政治家,也確實想多拿幾塊地,或者多要些賠款。

要麼就不拿保個好名聲,拿就要拿多點,你少拿點是侵略國,多拿點也是侵略國,那不如多拿點,杜絕波蘭的行為。

雖然坐在戰勝國的席位上看起來很威風,但是左右兩邊坐著的是英國和法國的外交大臣,對麵的大明也不是善茬。

在會議上阿爾布萊希特用比較委婉的語氣拒絕了立刻簽訂條約,他想先拖一下,等到柏林那邊跟倫敦方麵掰扯好了再說。

緹娜給阿爾布萊希特寫了一封信,要求自己無論如何先拖住會議,這邊先保持談判狀態,讓普軍待在北京。

這種做法就是單純的給戰敗國施壓,不過意義其實不大,因為英國人也沒有撤軍,緹娜很明顯還想通過外交手段找英國人討個說法。

而奧古斯特則比較現實,她給自己的信上寫的是,如果英國人下了最後通牒,那不管最後能夠拿到多少他都得先簽了,先保證普魯士跟英國的關係能跟往常一樣。

最終果然英國在第四天的時候就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不希望在這份條約上浪費太多時間,阿爾布萊希特選擇聽從奧古斯特的話,跟大明締結了這份條約,四國北京條約。

……

這幾天緹娜都在跟英國外交部掰扯這個問題,而聽說了阿爾布萊希特簽了條約後氣憤之餘多了一點無奈,普魯士沒有辦法跟任何一個大國正麵衝突。

英國人的卦變得也太快了,昨天跟你稱兄道弟,今天就立刻背刺你,在緹娜眼中英國的形象可以說是跌至穀底了但在奧古斯特眼中卻又是另一個景象了。

“英國人真的背刺了我們……他們撕毀條約時可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啊。”緹娜在接到條約簽訂後在奧古斯特的辦公室裡抱怨道。

她最近本來是應該負責介入美國內戰的事情,現在她的工作變成了給英國外交部發電報。

“緹娜彆生氣了,這件事是我的問題。”

奧古斯特將桌子上的地球儀轉了一圈,“我有些太著急了,我的理想是將普魯士打造成一個世界性的強國,對馬來亞領土的索取,以及對大明的戰爭都算是東亞戰略的一部分,但是這必然會跟英國產生衝突,英國人可能就是在對大明的戰爭中看到了普魯士的潛力,所以才中途變卦的。”

緹娜看著奧古斯特,無奈的說道,“算了……至少我們算是戰勝國,英國也還沒有徹底跟我們翻臉……”

而普魯士本土報紙當然是十分熱情的將這場勝利稱為“對世界邁出的第二步”。

在這些普通人眼中奧古斯特可是拿著普魯士的軍隊打贏了一場跟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雖然沒得到什麼切實的好處,但是這新聞一出頓時讓許多生活在普魯士的德意誌人感到自豪。

當然在國際輿論上普魯士是被各個國家的民主人士劈頭蓋臉一頓痛罵,奧地利人罵的是最歡的,畢竟這個普魯士也是真的煩人,在工業產值方麵居然已經比自己還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