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英國科技(1 / 2)





將大量舊式的前膛槍賣給了大明之後,普魯士的國庫也是充盈了不少,雖然歐洲的國家基本上都比較喜歡黃金,大部分國家也是金本位的,幾乎沒有銀本位的國家,銀子在歐洲一般作為奢侈品使用,跟黃金其實差不太多,隻是沒那麼通用罷了。

而在經濟危機盛行的當下,英國決心走向戰爭,這一次,它再一次拉上了自己的老婆法蘭西,當然其實也不算拉,法國聽說英國有進攻大明的想法,想過來湊湊熱鬨,劃個水,摸摸魚了看一下能不能撈點好處。

反正根據上一次的慣例,隻要英國承擔起對明作戰的壓力,那麼法國還是很樂意跟著英國一起去揍彆的國家的,特彆是它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市場,那不如趁這會多撈點好處。

而由於東瀛是大明的朝貢國,四舍五入一下也算大明的盟友,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所以英國人提議讓普魯士去跟東瀛人撕逼,我兩開boSS,回頭簽條約時把普魯士擠出去。

法國表示此計甚妙,我也看普魯士不爽很久了,正好趁這個機會告訴普魯士,誰才是歐陸的老大。

當然就英法這點心思是個人都看得出來,英國首相斯坦利被內閣的人慫恿了一下,立刻就找到了緹娜,提議讓普魯士跟著英國人一起打大明,有錢哥幾個一起賺,而普魯士的敵人是東瀛幕府,沒有危險的,英法會承擔對明作戰的壓力,普魯士跟在後麵撈點好處就行了。

這乍看之下好像有點小賺,斯坦利篤定普魯士的經濟跟英國和法國差不多,就算問題還沒有暴露,那不代表沒有問題,而且看上去斯坦利是很和諧的跟緹娜商量,實際上他的意思就是你跟也得跟,你不跟也得跟,不然英國就撕了《英普互助協定》,而且大明就算在虛也是一個大國,英法都沒有真的占領大明領土的想法,太不劃算了,大明的體量太大了,而且離歐洲太遠,管理起來也麻煩,不如拿幾個有經濟價值的港口,然後再多要點錢。

最好是門戶開放,利益均沾,那以英法的目前的工業實力,沒人賺的過他們,所以隻要大明不閉關鎖國,並且需要進口他們的資源,那就有得賺。

三方說好時間,簽好協定,第二次遠東遠足正式開始。

三月初,大英帝國浩浩蕩蕩的艦隊就來到了英屬馬來亞以及英屬印度的港口,由於得到了英國的默許,法國在1861年出兵印度支那,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西貢。

至於這塊地為什麼要叫印度支那,因為在歐洲人眼中,亞洲就兩個國家,印度和china,所以夾在這兩個國家中間的的那一小塊地方就被稱為印度支那。

拿破侖三世當然不可能讓法國艦隊駐紮在英國的領土內,他將法國的艦隊放在了西貢,雖然不是特彆遠吧,不過杜絕英國佬背刺的可能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