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投不投降(1 / 2)





計劃開始時先派出其中一支艦隊佯攻大阪,將其餘登陸部隊放在神奈川,當然普軍還有後備方案,不過要是能夠拿下人口相對稠密的東京地區,那幕府的在京都所做的一切就都毫無意義了。

當然東瀛人也是很精明的,他們連續失去了北海道,九州四國等地,所以也很慌,德川家茂上書給普魯士戰時參謀部聯係,說東瀛可以儘可能滿足普魯士的要求,想說普軍能不能先停止進攻。

當然普魯士是可以跟你和談的,當然東瀛願不願意就是另一碼事了。

普魯士戰時參謀部給德川回了一封信,普軍可以暫停兩天的攻勢,給東瀛政府考慮一下要不要接受這個條約。

第一,東瀛全境要在一星期內解除所有武裝,解散所有軍隊,民兵團體,並且允許普魯士的駐軍。

第二,東瀛必須宣布並入普魯士,成為普魯士的一個海外省,並簽訂合並條約,東瀛政府必須尊重普魯士及東瀛的領土主權完整,反對一切分裂普魯士及東瀛國的行為。

第三,取締銀元交易,東瀛的一切交易改用歐元。

第四,東瀛必須采用跟普魯士一樣的政治體製,普魯士應當擁有東瀛的一切行政權,稅收權,以及修改憲法的權力。

第五,東瀛必須承認普魯士人與東瀛人擁有共同權力,即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東瀛與普魯士的法律必須一致。

德川家茂看到普魯士的要求後人都傻了,大哥你這不是和平條約,是合並條約吧?你這不是逼我跟你繼續乾嗎?

不過就這個條約在幕府中還是有一派是支持的,比如安藤信正,他是老中,職位大致和鐮倉幕府的連署、室町幕府的管領相當。是征夷大將軍直屬的官員負責統領全國政務、在大老未設置的場合上,是幕府的最高官職。

他就主張接受條約,他認為東瀛繼續戰爭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東瀛已經失去了三個重要的地區了,如果接受條約,根據普魯士給的條款,至少幕府可以過渡成議會,而他們包括德川家族依然可以聯合起來執政,隻是權力小了一點,至少東瀛人還擁有自己的政府,而且天皇也能保留下來。

但是左大臣近衛忠熙則表示不同意,臭名昭著的近衛文磨就是他的孫子。

他當然不同意就這麼將天皇的江山拱手讓給歐洲人,如果是戰死沙場,至少能留個好名聲,但是如果是這樣就投降,接受條約,那孝明天皇的武功豈不是要化為泡影。

而且作為左大臣,他有權去思考一件事,就是被普魯士吞並後,東瀛的議會是否有用,它是否能夠立法或者擁立自己的國家領導人,東瀛做出改革的時候會不會被普魯士視為分裂行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