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是誰在演我?(1 / 2)





當奧軍隔壁兩邊的部隊都撤退的時候,貝內德克才終於意識到小醜竟是我自己,現在繼續堅守陣地反而還有被包餃子的風險,貝內德克見局勢不對,便想要撤退了。

他知道自己這個位置擋住了毛奇的第一集團軍,如果自己走了,那麼普軍要是徹底發起總攻,那麻煩就大了,那要不要撤退呢?周圍的幾個參謀都建議撤退,貝內德克此時軟弱的一麵也顯現了出來。

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撤退,但是他想嘗試一下帶著大部隊一起撤退,他認為普魯士的速度不會那麼快,畢竟溝通各部隊是需要時間的,隻是他沒想到,普魯士已經廣泛的裝備了電報機,而奧地利卻沒有這麼先進的玩意。

在幾天的混亂過後,毛奇逐漸控製了局勢,他現在已經確定了其他各個部隊的位置,並且確認了所有士兵已經跨越了蘇台德山地,他直接命令第二集團軍包抄陶特瑙的奧軍,與自己的部隊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

隨著第二集團軍越靠越近,貝內德克隻能退守到沃鬆寇高地,他本來以為能夠在這裡儘可能抵擋住普軍的進攻,為後續的撤退爭取一些時間,為此他還把全部的一百二十門大炮都拉了上來,組成了一道他認為萬無一失的防線。

而曼陀菲爾的大炮群則是讓他提前好幾個版本感受到了喀秋莎火箭筒的力量,曼陀菲爾拉三百多門大炮,擺在平原上,對著貝內德克的高地進行了輪番炮擊,這聲音像打雷聲,在田野上不停的隆隆作響。

遠處指揮的貝內德克聽到這個聲音感覺心直接涼了半截,雖然炸的不是他,但普魯士的火力,普魯士的速度,普魯士的軍隊已經把他嚇破膽了。

隨著奧軍戰線的崩潰,第一集團軍的騎兵又向著陣線飛奔而去,對前線的士兵進行收割,許多支奧軍部隊一觸即潰,貝內德克完全沒辦法組織戰線,派出去的傳令兵到現在都沒有回應,那現在這個情況要是喊撤退,那士氣可就徹底崩掉了。

最後貝內德克隻能儘可能帶著部隊突圍出去,最終成功的找到一個縫隙鑽了出去,這才保住一條性命,而他最終隻帶回來了三萬人。

這次會戰普魯士的傷亡不到一萬人,奧軍的傷亡失蹤被俘人數卻在七萬左右,算上其他戰線的損失,奧軍已經損失了快十萬的士兵了,不僅如此波西米亞也已經丟了一半,剩餘的殘兵敗將也都被迫撤退到了易北河附近的地區。

當時間來到五月中旬,普魯士就已經橫掃了大半個波西米亞了,貝內德克覺得波西米亞已經守不住了,最後逃出來的潰兵隻有十三萬人,雖然乍看之下不算少,但實際上奧地利在波西米亞戰場投入了約三十萬的兵力,結果在自己手上折了一半以上。

為了防止傷亡繼續擴大,貝內德克準備渡河撤退,但就在此時,位於維也納的奧地利首相理查德嗬斥了貝內德克的撤退行為,並且要求他無論如何都得守住,他已經在儘力爭取法國的援助了。

隻要堅持下去就有辦法,而且他們已經在快速動員了,布達佩斯方麵馬上就能調集約十萬人過來防守,所以貝內德克不能撤退。

貝內德克現在壓力很大,他每天都在盯著那張地圖,但無論怎麼看都不像是自己能打贏的樣子,軍隊本來裝備就沒普魯士好,還被收拾了一頓,現在就自己手下這幫士兵都已經被普軍打出戰爭後遺症了。

就靠這支士兵,凱撒大帝再世也救不回來這個局麵啊!

奧皇此時也下令,除非前線的士兵都死光了,不然我不希望看到普軍走出波西米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