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荷蘭:還有這種好事?(1 / 2)





在短暫的思考後,利奧波德一世還是選擇了妥協,如果必須要在荷蘭與法國之間選一個,那肯定是荷蘭更好,但他沒辦法立刻做出決定,他需要征求比利時人民的意見。

奧古斯特則對利奧波德一世說,“如果比利時做好決定,那麼普魯士可以作為比利時與荷蘭的中間人,如果法國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戰爭,普魯士將會支援阿姆斯特丹與布魯塞爾。”

得到了普魯士的保證,利奧波德一世的內心才終於好受了些,但那又能怎麼辦呢?無論如何比利時都會亡國,而當利奧波德一世於十月五日回到比利時的時候,他發現整個比利時都陷入了一種悲觀的狀態之下。

很顯然他們聽說了,英國與普魯士都不會伸出援手,普魯士實力不夠,英國抽不開身,沒有任何一個列強能夠為比利時作保,而利奧波德一世在緊急會議上當著全國的麵說道,“比利時與法國的國力相差十分巨大,我們無法戰勝這樣的敵人,如果割地呢?難道法國就會放過我們嗎?不可能的,法國就是要吞並整個比利時,眼下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與荷蘭合並,無論如何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而就在同一天,奧古斯特與緹娜親自拜訪了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此行得到了荷蘭國王洛德韋克,也就是荷蘭的威廉三世的隆重歡迎,軍樂團排滿了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他們演奏著荷蘭的國歌與普魯士國歌,以此來歡迎奧古斯特。

這是很平常的事情,荷蘭的歡迎儀式明顯沒有英國的盛大,所以奧古斯特沒有那麼大的感覺,不過正事還是要談的,在荷蘭的議會中,奧古斯特見到了那位對荷蘭舉足輕重的重要政治人物約翰·魯道夫·托爾貝克。

這已經是托爾貝克第二次成為首相了,他以大膽的政策著名,單槍匹馬就修改了憲法,稀釋了國王的權力,是荷蘭民主的重要奠基人,所以他比其他政客要老練,他知道奧古斯特的想法,也知道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想法。

托爾貝克對奧古斯特的方案還是比較認同的,“我們當然願意與比利時合並,如果換在其他時期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比利時麵臨著法國的威脅,這也使得我們不得不考慮法國對本國的想法。”

緹娜說道,“如果法國吞並了比利時,那隻要普魯士消失,法國馬上就能在英國反應過來之前攻入萊茵蘭,再像拿破侖一世那樣征服荷蘭,荷蘭必須與比利時一起做出反擊,隻要擋住法國,你們才能擁有自由和民主,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托爾貝克:“那如果我們拒絕呢?比利時被吞並掉,然後我們依舊可以高枕無憂。”

緹娜:“你們能夠高枕無憂嗎?托爾貝克先生,您就這麼信任拿破侖三世的良心嗎?如果放任法蘭西帝國踐踏民族的主權與完整,那下一個遭殃的肯定是荷蘭,除非你們真的認為你們能夠頂得住法國,我不開玩笑的說,法國如果認真起來,你們的軍隊連兩個小時都撐不住。”

托爾貝克很淡定,他當然知道荷蘭肯定打不過法國,但是法國攻占了比利時後對荷蘭還有興趣嗎?或者說拿破侖三世真的不怕被英國製裁嗎?

托爾貝克隻是想要多要點價而已,如果比利時還存在那當然是很好的,與荷蘭合並也不會給荷蘭造成多大的損失,荷蘭不是大國沒有稱霸的想法,但如果能夠靠討價還價得到更多的利益,那還是極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