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三名(1 / 2)





這場戰爭的規模不大,法軍在前線的表現確實很亮眼,但是比利時的民兵部隊打的也很壯烈,這讓拿破侖三世也有點震驚,他本來以為當他浩浩蕩蕩的大軍衝進比利時的瞬間利奧波德一世就會投降,結果這都快打半個月了,比利時南邊的四個省隻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的領土還不在法軍的控製之中,雖然法軍並沒有用上全力,但是能夠擋住法國這麼久其實已經算是很厲害了。

但比利時就是不投降,拿破侖三世讓軍隊優先進攻那慕爾省,隻要拿下這裡,就能夠俘虜利奧波德一世,說不定可以用他作為交換,將剩下幾個並入荷蘭的省給要回來。

但是越是接近那慕爾市,比利時人的防線就更加堅固,法軍居然一時間推不動比利時的防線,比利時在市區中埋伏了許多人,等待法軍過來就對他們發起進攻,這種奇襲效果不錯,但是用多了法軍就會警覺,到了後期就法軍就都不會中招了。

以那慕爾市為中心,幾乎所有比利時人都戰鬥到最後一刻,就連老國王都跑到了前線嘗試著阻擋法軍,當然現實並不是神話故事,不會有奇跡能夠突然拯救比利時,當法軍越過戰壕,衝破防線的時候,戰爭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這場戰爭隻持續了不到十六天,法軍徹底的占領了比利時南邊的四個省,老國王利奧波德一世戰死在了戰場上,為他傳奇的一生畫上了一個不怎麼圓滿的句號,不過他保護了自己的國家,直到最後一刻他都還在與法軍戰鬥。

最後比利時以幾乎一半的領土作為代價,保護了剩餘領土上的人民,這件事情過後,幾乎整個歐洲跟法國的關係都降低了許多,特彆是英國,它已經越看法國越不爽了。

法國吞並了比利時的四個省,但在荷蘭軍隊的阻擋之下,他們對比利時的征途也就隻能止步於瓦隆布拉班特省的門口了。

拿破侖三世還不想這麼快就與普魯士兵戎相見,它隻能以恢複法國的版圖以及做出一些可有可無的保證來博取英國人的信任,他隻能在接下來的宣言中稱,“法國對比利時再沒有領土的要求。”

這場戰爭黯然收場了,當然雖然戰爭是結束了,敢於直麵強敵的比利時人也得到了荷蘭人的些許憐憫和接納,荷蘭政府可以的操縱了輿論的走向,令一切不滿都指向了法國,因此荷蘭人大部分也選擇接納了比利時人,這兩個國家終於在闊彆了三十年之後重新組成了一個新的國家。

在十一月初的時候,荷蘭就通過了進入歐盟的條件,成為了歐盟第三個正式的加盟國,而他們從荷屬東印度運來了源源不斷的原材料,補齊了普魯士稀缺的資源,他們也從普魯士買到了許多工業機器,這些機器能夠幫助荷蘭儘快的實現工業化。

雖然是根據一開始談好的條件把荷蘭納入歐盟的,但緹娜對這個新來的成員也基本滿意,至少它真的交得起會費,意大利的會費還得靠跟普魯士貸款才交的上,幾乎到了第三年才終於能夠自己把錢給上,跟意大利這個從頭到尾透露著抽象的隊友一對比,荷蘭都顯得那麼和藹可親。

而比利時也剛好吃到了一點紅利,比利時的發展度比荷蘭低一些,所以根據歐盟的條件,比較發達的地區有義務幫助發展度低的區域,普魯士和意大利就給布魯塞爾一筆數額龐大的貸款,雖然說是貸款,因為其特殊性沒有要求什麼時候還,也沒有要求利息,反正你拿著這筆錢先把難民處理好就好了。

而代價就是比利時得把市場打開,讓大夥搞搞公平競爭,當然普魯士的公平競爭就十分的公平,荷蘭工業方麵比較落後,意大利就更不用說了,它的工業還是普魯士援助的,整個歐盟就普魯士是一個工業國家,這個起點它本來就不是很公平,所以這波屬實是給普魯士送市場了。

不過荷蘭人對此表示無所謂,他們靠賣原料賺錢,然後再把慢慢的把工業補上就好了,他們的殖民公司大多都是靠賣原料起家的,所以在這方麵他們也不算太吃虧。

法比戰爭結束了,普魯士這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動作,因為即使法國吞並了比利時南方的四個省,那也無所謂,法國並沒有除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以外與普魯士接壤的區域,而且城市基本上也都被法國摧毀了,短時間內肯定是得不到什麼有效的發展,所以普魯士一點都不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