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德意誌海軍計劃(1 / 2)





美國在這種情況下還是選擇遵守了信用,畢竟德國又不是菲律賓,老美在明確對方惹不起的情況下是不會隨便亂惡心人的。

況且這個時候老美並不夠強,跟目前的世界強國保持友好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美國也就遵守約定,將該給德國的地區都給德國了。

在美國,媒體將美軍的操作給描繪的神乎其神,什麼一萬軍隊橫掃古巴,兩萬軍隊征服菲律賓等等亂七八糟的社會輿論占據了上風。

美軍跟西班牙軍隊的對比就跟綠巨人摔洛基的名場麵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區彆,而一個四十多年前就出現的一個主義突然又一次在媒體的報紙中出現,那就是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是美國的詹姆斯·門羅總統於1823年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谘文中,門羅總統認為美洲的事情就應該交給美洲的人民解決,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沒有權利插手美洲事務。

當然這在當時來講沒什麼意義,那個時候正值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的時候,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大部分位於美洲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稱一個個國家,許多國家甚至還是被美國獨立的精神所鼓舞,所以才舉起槍反抗殖民者的。

在當時大部分殖民地人民眼中,老美的形象還是很偉大的,畢竟當時世界上能夠從這幫列強手上獨立出來,光是這件事情就已經很厲害了,更彆說後續的美國還逐漸的西擴,最終得到了於原來兩三倍的領土,成為了一個有潛力的新興大國。

此時的門羅主義從某種意義上對拉丁美洲是有積極作用的,美國明確的提出了對美洲權利的保障,美國在當時就已經有想將美洲變成自己勢力範圍的打算了,隻不過礙於實力問題沒辦法實現而已。

提出門羅主義的原因其實隻是因為當時由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組成的神聖聯盟也有插手美洲事務的想法,美國又想跟墨西哥打一仗,奪取更多西部的領土,所以才放了這麼一個響屁,目的也隻是稍微震懾一下歐洲列強而已。

而當時的國際局勢也給美國一個裝逼的機會,那個時候法國與西班牙的關係有所回暖,英國為了限製法國的發展,所以對美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撮合美國與英國達成同盟,共同對抗法國。

美國當時並沒有接受英國的提議,繼續選擇了獨立的政策,這也是美國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正是因為這樣,美國才最終沒有被英國人當成槍杆子。

現在的美國打贏了西班牙,開始膨脹起來了,他們又覺得自己行了,媒體又重新搬出了門羅主義,他們現在甚至都開始做廣播體操惡心上麵的加拿大了。

加拿大在英國內部的體製改革後,大部分的權力都過渡給了英國的帝國聯邦,美國的搞事情並沒有起到特彆大的作用,英國還是那個日不落帝國,縱使美國再蹦躂,那也就隻能打嘴炮了。

德國這邊,由於並沒有直接對西班牙宣戰,所以德國這邊沒有舉行任何慶祝活動,提爾比茨帶著一半的艦隊回到了基爾的港口。

雖然外麵的人民沒有聽說,但是內部的消息倒是十分的靈通,陸軍總參謀部的人也對此大吃一驚,德國的海軍居然現在已經這麼強了嗎?

這一戰,德國得到了太平洋上的眾多小島,將勢力範圍拓展到幾乎整個太平洋,以後德國的公海艦隊在太平洋上也能有足夠的港口和跳板了。

隻要能夠操作好,也不需要再懼怕大洋彼岸的威脅了,這次海軍的勝利令整個總參謀部為之震驚,如果說強大的陸軍能夠保護德國,那強大的海軍就能保證德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以及勢力範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