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俄:盟友沒了怎麼玩?(1 / 2)





這一邊英國還被蒙在鼓裡,他們是不知道法國與奧斯曼進行過通信的,英國駐奧斯曼外交大使坎寧也十分為難,上頭一直在催,自己這邊兩邊都不討好。

坎寧也算是大有來頭的人,他的堂哥也是英國的外交大臣,而他本人則是駐奧斯曼外交大使,同樣也是otl中的熟客了,跟其他前輩一樣,命是長了不少,當然倒黴那也確實是有點倒黴的。

他收到消息的時候局勢基本上就已經充滿火藥味了,他在斡旋的途中發現了,奧斯曼這邊態度突然硬氣了不少,仔細深究下才發現,原來是法國已經提前給他保證過了。

坎寧嘗試將這場衝突降級為普通的宗教衝突,隻要是宗教衝突就有機會可以控製衝突的規模,不至於變成那種你死我活的全歐大戰。

但是雙方都知道這場衝突不是那麼好解決的,奧斯曼得到法國的保證硬氣了,俄國忒可恨,必須弄死它。

而俄國那是一個目標明確,宗教衝突隻不過是一個幌子,人家心裡可清楚自己為啥要爭這麼大一出事情了,俄國從一開始就是奔著乾你來的,你說啥都不管用。

要是說理管用這世界就不會有戰爭了。

隨著最終的時限到了,緬希科夫也懶得跟這幫突厥蠻子廢話了,直接說,“如果這就是奧斯曼的選擇,那我很可惜,是你們選擇了戰爭!”

談判徹底破裂,緬希科夫代表沙俄宣布與奧斯曼正式斷交,在二月中旬的時候,俄羅斯帝國突然發兵東歐,殺入了羅馬尼亞境內。

這突然發生的行為讓奧地利大吃一驚,特彆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他人都傻了,大哥你怎麼這個時候動手啊?你這是要了我的老命啊!

弗朗茨一世立刻下令開始征兵,要出大問題了,俄軍發兵多瑙河了。

羅馬尼亞是一個由瓦拉幾內和摩爾達維亞這兩個多瑙河公國組成的國家,這個拚湊出來的國家本來是奧斯曼的附庸國,後來取得自治權,但名義上仍屬於奧斯曼。

而俄軍如果占領了這裡,那就不可避免的會跟奧匈帝國起衝突,因為這裡十分的重要,這裡連接著多瑙河到黑海的入海口,奧匈帝國的貿易嚴重依賴這條多瑙河,如果俄國占領了,奧地利的損失將會十分巨大。

但是在情義的角度上,奧匈帝國應該站在俄羅斯這邊,1848年的全歐洲吃雞大革命差點沒要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老命,如果不是沙俄出兵匈牙利,現在地圖上就不存在奧匈帝國了,1850年的時候,沙俄又幫了奧匈帝國,搞了普魯士的心態,讓它解散了愛爾福特聯盟。

但是奧匈帝國是真的不太厚道,奧匈帝國在後續依然對巴爾乾出手,繼續跟沙俄對著乾,兩個國家的關係有點微妙,普奧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帝國看在普魯士的不斷崛起與奧地利逐漸變弱的大勢下選擇趨利避害,選擇跟普魯士交好,沒有出手幫助奧地利。

但是人家不幫你是因為你不厚道,你總不能因為彆人次次都幫你,但唯獨這一次沒有幫就記恨彆人吧,人家幫你是因為看好你,覺得你這家夥可以處,但是奧地利的那些操作的確是拉低了俄羅斯對其的好感了,人家不幫你也情有可原。

還是分紅的問題,為什麼沙俄不幫奧地利了,因為你不會分錢啊,人德國多好,俄羅斯就幫了它一次,德國就開始給俄羅斯開後門了,幫俄國抓生產搞管理,還借那麼多貸款給俄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