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選擇(1 / 2)





安德拉什被俾斯麥的憤怒給嚇壞了,他沒想到俾斯麥會這麼大反應,正如俾斯麥所說,德國是大國,而匈牙利是小國,小國要想從大國手上拿到東西是很困難的,因為自己的身上並沒有能夠足夠的籌碼,你是靠人家上市的,你現在還想威脅人家,你這不找死嗎?

安德拉什離開帝國大廈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的,他目前最大的靠山就是德國,而且這事的確是自己不厚道,這一招對於正常的政客還是很管用的。

因為正常的民主國家都會采取選舉的方式選出內閣,在法國和英國都是這個操作,就算他們有君主,但是君主立憲的背景下,民眾的選票才是最重要的,討好選民更重要。

媒體作為胡說八道的專業戶,他們說的話不一定是真的,但傳播性肯定是最廣的,政客都是要麵子的,媒體對幾乎全部的國家政客來說都很重要,這種東西是操縱民眾最好的武器。

但是,凡是都有例外,例如德國奉行的製度雖然名義上是君主立憲製,但是實際上卻是真正的君主專製,民選的官員不是沒有,但是德國自有國情在。

其實從最開始對奧地利的戰爭就知道了,根據國家官方的調查報告顯示,整個國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最開始都不支持這場戰爭,而普遍軍功派的支持率卻要高上很多,在國會投票中,軍隊在國會人員對戰爭的支持占總支持票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而經曆了正式的政治教育出來的政治家們對戰爭的支持卻十分統一,這代表著多個階級的意見,軍功派隻是想要打仗,而民眾則是不想打仗,或者說他們不覺得能打贏。

最終戰爭還是爆發了,戰爭勝利了,所有人都在歡呼,沒有人會提起自己當初有多麼反對這場戰爭,這是人的判斷能力提高了嗎?很明顯並沒有,到了普法戰爭的時候照樣有一半多的人不支持戰爭。

而那些聰明的政治家,那些真正了解敵我雙方的政治家在無數次的估算後發現,這仗可以打,勝率十分的大,所以他們會統一支持戰爭,他們從一開始就能夠計算出勝率有多少,從而做出判斷。

真理掌握在聰明人手中,如果真的按照民主的決策走,將國家交給人民,讓他們去選擇國家的戰略的話,那德國早就完蛋了。

在奧古斯特和俾斯麥看來,民主是很奢侈的東西,因為許多人,甚至是那些天賦比較平庸的政客,他們的火候都沒到,根本看不清大局,打嘴炮事後諸葛亮誰不會啊?如果所有人都這樣,那就徹底完蛋了,而且眾生都不會承認自己沒到火候,道理很多時候是講不通的。

總是會有類似“早知道之前就應該聽我的,現在出事了吧”,這種結果論發言,你怎麼知道你選的是就是對的呢?你怎麼確定你的選擇能夠帶來更好的結果。

放在德國的大戰略上,奧古斯特認為德國不需要這種民主,這種民主遲早要出事,到那個時候人隻會嘗試著將包袱往外甩,把責任推給彆人,既然早就料到會這樣,那不如一開始就將所有的權力交給真正有能力的人。

而這個有能力的人該怎麼選出來呢?當然精英們去選了,國會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奧古斯特希望德意誌帝國的未來是光明的,德意誌人有朝一日能夠離開戰爭,但是為此她必須去打那些逃不開的戰爭,說不定這樣,至少能夠讓德意誌人幸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