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會議終幕(1 / 2)





李鴻章跟俾斯麥在會議室中談了許多東西,俾斯麥並不想讓大明太強了,然後威脅到歐洲的安全,在她看來,大明的潛力肯定不小,但是王朝內部的問題不解決它就永遠不可能徹底解放生產力。

那德國可以幫他一個小忙,德國政府可以給它提供鐵甲艦的圖紙,然後讓大明從德國這裡訂購蒸汽機和內燃機,這對於德國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這科技對於大明來說是跳躍性的,他們搞不懂就算仿造出來了也沒用,他們沒辦法自己完成產業升級。

在會議室之外,奧古斯特與亞曆山大二世見了一麵,兩人嘮嘮嗑,現在亞曆山大二世對德國的印象很不錯,而且他打算製造一場更大的勝利。

亞曆山大二世向奧古斯特透露,他想向進軍巴爾乾,將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納入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他也願意跟德國平分巴爾乾,他想知道德國的想法。

最近他在國內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俄羅斯在這段時間內工業化得到了很大的增長,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了不少,軍隊的含金量也稍微高了一點,他造就了一批新的利益集團,也就是沙俄的杜馬,資產階級的政客。

他們是沙皇的附庸,沒有什麼獨立自主性,就跟奧古斯特想的一模一樣,這種體製下的杜馬會議明麵上是民主的,但實際上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組織。

而改革的弊端就是快把沙俄給改沒了,俄羅斯的工業革命釋放了無產階級的力量,俄羅斯的根已經爛的徹底,在表麵強大的背後,一切仇恨和壓迫都將爆發出來,實際上可能亞曆山大二世自己都沒發現,俄羅斯的軍隊即使換上了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它也照樣是原來的舊時代軍隊。

一支沒有信念的軍隊沒有辦法爆發出任何力量,而軍隊中也有兩派,一派是封建保守的舊時代軍官,他們守舊不願意改變,也壓迫無產階級,但另一派則對無產階級充滿同情,但他們不敢公然反抗統治階級,他們在等待那個能領導俄國革命的人出現。

隻有所有無產者都聯合在了一起,不畏沙皇的子彈,那麼這一派就能真的認識到人們是認真的,從而完全倒戈加入無產階級的陣營。

“我們打算進攻土耳其,隻要德國願意表示出對俄國的支持,我們就能共享勝利的果實,英法也會因為懼怕德俄同盟的實力拒絕對奧斯曼提供幫助。”

亞曆山大二世這麼說道,如果得到德國肯定的答複,那他就敢對巴爾乾發起進攻,徹底的擊敗奧斯曼帝國。

奧古斯特其實有點犯難,但是她決定在支持俄羅斯對奧斯曼土耳其發起戰爭,“德國支持這場戰爭,隻不過我想要羅馬尼亞。”

得到德國肯定的答複後,亞曆山大二世高興的說道,“我就知道德國一定能成為俄羅斯的朋友。”

奧古斯特想要白嫖羅馬尼亞,亞曆山大二世舍得讓奧古斯特白嫖羅馬尼亞,德國出錢俄國出力。

奧古斯特對於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很在意,俄國當然能打得過奧斯曼,但是巴爾乾這地方的水很深,亞曆山大二世不一定把握得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