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紅色(1 / 2)





當然還有其他的意見,比如托洛斯基就支持不戰不和,就這麼一直拖著,等待可能出現的轉機,比如協約國戰勝德國,或者德國革命爆發。

但以當時的情況,協約國還在迷戀蹲坑戰術,德國革命希望渺茫,弗拉基米爾還是覺得這樣不行,蘇俄沒有時間了,要麼割地求和,要麼被德國滅亡,不可能有第三條路。

站在上帝視角,其實德國在1918年的11月份就會戰敗投降,但是當時不可能有人知道這一點,西邊的協約國軍根本都還沒有打進德國的領土內,而這一邊,蘇俄政府都被迫從聖彼得堡遷都到莫斯科了,如果再晚哪怕幾個星期,蘇俄政府都有可能會倒台。

如果沒有布列斯特和約,後來的那個名為蘇聯的國家也就不會存在,弗拉基米爾這一派在波詭雲譎的國際政治環境中找到了唯一一條活路,這也給約瑟夫心中埋下了一顆集權主義的種子。

因為在當時的大會上,支持與德國議和的人是最少的,如果真的按照激進派的想法,與德國繼續打下去,或者就這麼拖著,那蘇俄早就沒了,如果真的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看法,那他們現在早就死了。

而結果還是達成了條約,蘇俄幾乎把東歐的加盟國都給賣了,還給反動勢力留下了口舌,那就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大部分人不會去理解蘇維埃政府多麼的為難,他們的處境多麼的危險,他們隻知道這個號稱代表大多數的社會主義政黨背叛了俄國人民,向敵人屈膝求和。

而在這種地獄開局之下,也還算是有一些好消息,德國政府在合約簽訂後的八個月就輸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蘇俄收複了部分失地,剩餘失地中的大部分也沒有變成德國的領土,反而是變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國家。

接下來就是進入蘇俄內戰的劇情了,約瑟夫在這場紅白之戰中駐守察裡津,保證前線的糧食供應,察裡津不隻是戰略要地,還是整個俄羅斯北部與高加索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這裡的鐵路線可以溝通各方,十分的重要,約瑟夫的任務就是在這裡建立秩序,並且擋住白軍的進攻。

約瑟夫的軍事天賦在這裡也展現了出來,他軍政一起抓,鎮定的指揮紅軍進行防禦,最終的成功的守住了察裡津,在聖彼得堡他麵對尤登尼奇的大軍,將其成功擊退,南部他組建第一騎兵團,擊敗了當時所向披靡的白軍將領鄧尼金。

這一切都證明約瑟夫是很能打的,在麵對專業的白軍軍官的時候,約瑟夫甚至能夠占據上風,他在長期與白軍的戰爭中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戰術思維,這套戰術思維幫助他打贏了很多場戰役,也因此他成為了蘇俄內定的救火隊長。

期間當然有參謀人員幫他出過主意,但這並不能掩蓋約瑟夫在這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做出決定的人比提出建議的人承擔的壓力要大很多,提出建議是可以不用負責的,但做出決定的人是一定要負責的,但凡選錯了,那可不隻是死幾個人的問題,甚至很有可能一波葬送好局,所以這種情況下不會操作就絕對不要去搶手柄,不然會死得很慘,常凱申直呼內行,畢竟大林子可能就二戰的戰術水平跟不上了,常凱申這家夥一直戰術水平就不咋地,好局爛局玩的都一坨屎。

在局勢大好的時候,波蘭出手了,波蘭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決定向蘇聯發起進攻,一度打到基輔附近,給蘇俄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但蘇俄還是緩了過來,他們集結的部隊成功擊敗了波蘭軍隊,戰線被反推回了波蘭,但對於接下來的戰爭蘇俄上麵卻發生了爭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