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野外決戰】(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2045 字 9個月前




鍾相是個神經病,或者說有點偏執狂。

他還剩四州、一監、一軍,就能完全占領荊湖路,結果愣是不再往南打了,調回大軍要跟朱銘在江陵死磕。

特別是桂陽監,那裏有大富銀坑、毛壽銀坑、白竹銀坑、九鼎銀坑,以及其他許多不知名的民間小銀礦。

隻要攻占桂陽監,白花花的銀子等著他。

繼續往西打,還有上下槽銀坑。調頭往東打,則又有延壽銀坑。

一個孤懸在外的江陵,用得著如此強硬嗎?

其實吧,是往南打不動了……

那邊大部分都是山區,氣候略有差異,風俗習慣也不同。

還因為擴張過於迅速,沒有足夠的宗教事務官。不但稅收一塌糊塗城市和鄉村也管理混亂。

新近組建的軍隊,既缺兵甲也無信仰,大量地痞流氓混入其中。

甚至還有一些士紳商賈,感覺擋不住鍾相大軍,提前宣布改信摩尼教。然後,士紳商賈帶著百姓造反,設立法壇遵奉鍾相為共主,還暗中給鍾相的親信送錢行賄。

缺少宗教事務官的鍾相,順勢就接受了這種投效,隻需交足一定稅額即可。

在衡州和永州,遍地都是這樣的投機分子。

大楚政權迅速腐化,在新占區域名聲極臭。地痞流氓搖身變為軍官你猜猜他們會乾嘛?士紳商賈成為宗教頭目,再猜猜他們會乾嘛?

就拿耒陽縣來說,鍾相派出的親信和軍隊,隻占領縣城、新城鎮和茭源銀坑三處。其他的廣大鄉村地區,全被本地宗教頭目控製。這些投機分子,甚至打著摩尼教的旗號,互相攻伐兼並搶地盤。

鍾相也試圖收攏權力,安排了一些小頭目,去各地鄉村法壇做壇主。

但投機分子自有妙招,來一個腐蝕一個,來一對腐蝕一雙。

那些跟著鍾相造反的,大部分屬於苦出身。能被派去南邊接收鄉村的,更是不怎麽受重用之輩,甚至虔誠度也得打問號。又送錢財又送女人,他們哪裏還扛得住?一旦去了鄉村,幾天時間就被拉攏,完全忘了自己是來乾啥的。

而最早打下的幾個州,統治階層同樣漸漸腐化。

從縣城到鄉村,宗教頭目們都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稍微享受一下怎麽了?

鍾相漸漸失去對基層的控製,可他恰恰走的便是基層路線!

麵對這種變化,鍾相並沒有心生警惕。

因為所有人都很聽話,不但認真執行命令,還對鍾相歌功頌德,大楚國彌漫著一種虛假強盛的氣氛。

鍾相已經很久沒親自傳教了,他是第一個脫離基層的。

在南方作戰不斷失利,鍾相歸結於地形、氣候和風俗原因。他覺得很難再往南打,今後必須向北、向東發展,江陵是殺過長江的橋頭堡,付出再大代價也得守住。

……

“大元帥,楚賊已從沔水至漢江。”

“讓孫覽好生守住。”

朱銘現在非常頭疼,他打算控製戰爭規模,結果戰場越變越大。雙方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以至於枝江戰場那邊,朱銘都沒再派一支部隊過去。

此時此刻,朱銘很想撬開鍾相的天靈蓋,看看此人的腦回路是咋生的。

不但江陵城的楚軍越來越多,遠在洞庭湖那邊,楚軍還主動越過長江,占領監利縣、玉沙縣和沔陽鎮。

這三處地方,屬於無政府狀態。

大宋官員早就跑路了,朱銘懶得收入囊中,鍾相也明顯看不上。

如此被嫌棄,純粹是沒啥價值。

這個時代還沒形成洪湖,後世的洪湖周邊,甚至是西北、東北、北方數十裏,全是零星分布的沼澤地帶。

若來一場大洪災,方圓數十裏皆成澤國。

從監利、玉沙、沔陽三地的行政變化,就能看出這些地方有多慘。一會兒升為縣,一會兒降為鎮,平均每二十年,就會變化一次。

大概情況是這樣的:什麽,某某縣城被淹了?那就降為鎮吧。某某鎮這次沒淹,那裏人口挺多的,可以把縣衙搬過去辦公。

對於朱銘來說,就連軍事價值都沒有。

長江被鍾相控製,朱銘若去占監利縣城,非但收不到幾個賦稅,還得穿越沼澤運去軍糧。一旦開戰,軍糧補給困難,還不如屯兵在沼澤區以北。

朱銘麾下的大軍,如今為了防備鍾相北上,分兵駐紮在潛江、漢陽和後世的沔陽。

之所以說後世沔陽,是因為此時的沔陽鎮不在那裏。

一個叫程鵠的軍中文書,作為使者來到江陵。

鍾相非常痛快的予以接見,問道:“小朱賊有甚可說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