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7【洛陽有現成的大皇宮】(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8754 字 5個月前




:[]

朱銘的三千重甲侍衛,其中一千被王淵帶去淮南,清查整編兩淮那些新募部隊。

剩下兩千侍衛,跟火槍手一起,暫時作為皇城禁衛。

白勝算是皇宮侍衛統領,古三掌控重甲兵,花榮掌控火槍手。

朱國祥也有數百侍衛,但戰鬥力不夠看,皇城兵權等於在朱銘手中。

當日,朱國祥搬去後宮,朱銘搬到東宮。

太監和宮女,沿用舊宋留下的。全是無家可歸之人,破城時逃無可逃,如今反而又有了工作。

至於趙宋皇室和宗室,則轉移到延福宮看押,開春之後會安排他們的耕種。

父子倆聊了很久都意識到以前想得過於簡單。

十年之內,不管他們誰做皇帝,都有可能對功臣舉起屠刀。

因為派係出現得太快,又跟舊宋官場牽涉太深,長此以往下去,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必然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

一旦有了利益集團,政治傾軋也會隨之而來,並且開始威脅現有製度,影響皇帝的政策傳達及施行。

政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而妥協又是在鬥爭中產生。直到皇帝和群臣長期摩擦,達到某種微妙的平衡,朝堂才會真正安穩下來。

會不會大殺功臣,得看磨合得如何。

守成君主都是通過常規手段磨合,而開國皇帝就沒那麼多顧忌,實在受不了便一通砍瓜切菜。

現如今,僅四川班底就有四派。

一為漢中派,以漢中和洋州的士紳豪強為主體。這裡麵,很多人都是朱家父子的親戚朋友,而且在軍中也有極大的影響力。

二為學生派,以太學生、金州學生為主體,也摻雜黎州、桂州的學生,以及金州的士紳豪強。也在軍中有影響力,主要是從徐州遷徙到金州的那批冶鐵匠,許多人在起兵之初都做了軍官。

三為蜀中派,以成都平原的士紳豪族為主體,四川其他地方的士紳作為依附。他們跟軍隊沒啥牽扯,但大量擔任中低級官僚,這些人跟高景山走得很近。

四為降官派,以獻城投靠朱氏的舊宋地方官為主體,這些人跟張根走得很近。

當然,各派之間沒有嚴格界限,許多人也非故意拉幫結派。純粹是根據關係的遠近親疏,自然而然產生更多交流,目前來看是完全沒問題的,因為蛋糕正在不斷做大。

但隨著時間日積月累,蛋糕無法再做大,那個時候就不好說了。

朱銘坐馬車回到東宮,這地方他還是第一次來。

東宮也有辦公場所,白勝、古三、白崇武、葉夢得等人,都在熟悉自己的辦公環境。

富弼的孫子富直柔,被朱敦儒舉薦過來,暫時在朱銘手下打雜,做些文書起草謄抄工作。

徽宗朝官位競爭激烈,就連富直柔這種大族子弟,有蔭官身份卻也一直無法補缺。直至趙桓登基之後,才以賢名征辟進京,扔在中書省做秘書員。

富直柔也聽到些風聲,他的家族在洛陽,自然想著遷都到洛陽去。

見朱銘回來,富直柔立即去彙報工作,東拉西扯一堆之後,試探道:“元帥,東京皇宮閉塞,不如西京皇宮輝煌壯闊。”

“洛陽皇宮還更大?”朱銘驚訝道。

富直柔說:“昏君趙佶不但在開封大興土木,洛陽皇宮也重修擴建,占地規模是東京的三倍有餘,直至元帥起兵的前一年才竣工。”

朱銘說道:“重修洛陽宮,這個事情我知道,但也不至於是東京的三倍吧。趙佶自己又不搬去住,他修那麼大來乾什麼?”

“不知道昏君怎想的,”富直柔說,“但洛陽皇宮的占地,確實是東京皇宮的三倍有餘。當然,東京的內外景福宮、艮嶽這些沒有包含在內。”

宋代的洛陽皇宮,最初是趙匡胤下令修建的,整體建築布局基本與唐代洛陽宮重合,占地麵積本來就比開封皇宮更大。

明擺著,趙匡胤想要遷都,隻是被趙光義給作廢了。

宋真宗之後北宋皇帝不再定期前往洛陽溜達,洛陽皇宮就那樣日漸荒廢傾圮。

十多年前,宋徽宗突然抽風,下令重修洛陽宮。

蔡攸的大舅哥宋昇,被人彈劾殺耕牛燒骨灰抹牆,甚至是盜掘人骨取灰抹牆,就是在修建洛陽宮時乾的事兒。

洛陽皇宮的麵積再次擴大,達到開封皇宮的三倍有餘。

其中,宮城麵積約100萬平米(紫禁城為72萬平米),皇城麵積約6.03平方公裡(明清皇城約6.87平方公裡)。

一個皇城麵積比明清兩朝略小,宮城麵積遠大於紫禁城的建築群,就這樣在洛陽拔地而起。幾乎等同於重建,因為洛陽宮早就荒廢傾倒了。

然而,宋徽宗一天都沒去住過,這比修建艮嶽還扯淡!

朱銘當然知道重修洛陽宮之事,但他一直以為隻是修繕居然還特麼在搞擴建?

如果自己定都洛陽,豈不是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宋徽宗這人不孬啊,啥事都考慮到了,各種資源免費贈送。

“定都之事再議,你不用關心這些。”朱銘告誡道。

“是。”

富直柔立即閉嘴,他知道朱銘動心了。

開封這破地方,就不適合做都城。軍事方麵就不提了,還隔三差五有水患,經常需要加固黃河堤壩。

洛陽那麼大的皇宮,而且還是現成的,腦子正常都知道該往哪裡搬。

富直柔卻萬萬料不到,富家也在強製遷徙的行列。而且至少要一分為八,打散了扔到河北、山東各縣,洛陽那邊頂多允許保留一個殘支。

朱銘熟悉了一下東宮的辦公區,便溜達回自己的內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