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民夫】(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500 字 5個月前




:[]

召集來的民夫,主要疏浚明渠,需要等軍隊抓人之後,才進入暗渠進行係統性清理。

兩三天時間就效果顯著,城內旮旯角落的臭水溝、臭水窪,陸陸續續變得乾淨清爽起來。

“放飯了!”

“按組排隊!”

幾匹劣馬拉著車駕而來,木板上有一些大木桶。

保長許栗連忙喊道:“甲組先收工,過來領飯了!”

文吏招呼雜役搬下木桶,開蓋之後熱氣騰騰,糧食的香味瞬間在空氣中散出。

“你檢查飯菜是否合規!”文吏說道。

保長許栗點頭哈腰:“定然合規,不用查了。”

文吏說:“少說廢話!”

許栗尷尬賠笑,走到木桶前方,拿起大勺子進行攪拌。

粥是玉米和大米混合的糊糊粥,攪拌之下還挺稠的,而且能看到細微的油花。

旁邊有菜,那是從南陽、襄陽運來的豆豉。開荒流民種了大量豆子,四川食鹽運去也不貴,多餘的就製成豆豉賣給軍隊。如今一股腦兒運到東京,已屬於臨時戰略物資,既可提供鹽分,也可提供豆類蛋白。

許栗檢查一番,放下勺子說:“都合規得很。”

“簽名按印!”文吏說道。

許栗提筆在文書上簽字,又蘸著紅泥按下手印,這才吆喝民夫們過來領粥。

由於是體力活,每人可食三大碗稠粥。但豆豉卻隻給一小匙,大概也就二三十粒豆子。

民夫們或蹲或坐,也不顧粥飯燙嘴,一邊吹氣降溫,一邊抿著碗沿吸食。豆豉他們舍不得吃,咬下半顆咀嚼滋味,就能喝下好幾口熱粥。

許栗笑著說:“如今管得挺嚴啊,放幾捅粥都要簽字蓋印。”

“誰說不是?朱相公的規矩大,”文吏忍不住吐槽,“東京城內外的廂官長,全都是朱相公從漢中帶來的。他們做事認死理兒,少一個簽名都要追責。你剛才若不簽名,改天從上到下,全都要被查一遍。”

許栗咋舌道:“那般還怎做事?”

文吏歎息:“反正以後想撈油水難得很,頂多能跟著混幾口吃的,還好咱們的薪俸漲了一些。不說了,桶留在這裡,俺還要去下一處,過陣子再回你這來收桶。”

唐代實行坊市製度,坊為居民區,市為商業區,兩者建有圍牆隔開,按照時辰開啟或封閉。

宋代改為廂坊製,居民區和商業區的圍牆被拆除。城市被劃分為幾個區域,即“某某廂”,類似後世“某某區”。

“廂官長”即為“區長”,直屬府衙或州衙管理,而附郭縣衙隻能管郊野地區。

“廂公事所”則是“區政府”,負責民政和司法。

“巡鋪”等同“派出所”,一坊大概設一個,還兼職火警等業務。

“保甲”類似“街道辦”、“居委會”。

這些城市管理製度,都是宋代的首創。

朱氏父子搞出的“五城兵馬司”,是在派出所之上,又設了一個警察局和五個分局。

現如今,開封府、開封縣、祥符縣的官員,皆從舊宋官僚當中選取充任。但東京城內外的八個區長和警察局長,全是四川帶來的心腹之人,父子倆漸漸能夠控製城市基層。

特彆是那八位區長,清一色是朱國祥的弟子,其中三個來自洋州、三個來自漢中、兩個來自蜀中。

他們在東京城做完區長,下一次調任必然是縣令。

而且平均年齡,僅二十歲左右,最年輕的才十七歲!

就似那文吏說的一樣,這些區長認死理兒。知道自己玩不過奸猾老吏,啥事都必須照章執行,因為這套章程經受考驗,已經在漢中反複修補過了,能填補的漏洞已補得差不多。

許栗也撈了一碗稠粥坐下,他的豆豉要多些。

幾個相熟的靠過來,喝著粥說:“許大,伱倒是討得好差事,走什麼路子做了保長?”

許栗沒好氣道:“這保長有甚搞頭?也就盯著你們做公時,能多吃一碗粥,多食幾粒豆,連薪俸也不給,出了差錯還要吃掛落。”

“你就賣乖吧,”一個民夫笑道,“誰不曉得?保長家去買糧食,每人能多買一鬥。買醋、買鹽、買布、買炭……啥都能買到,不像俺們還要慢慢排隊。”

說起這個,許栗就高興起來,得意洋洋道:“畢竟咱也算半個公家人,給官府辦事,自然要有點好處。”

另一個民夫問:“這糧食啥時候能敞開了賣?”

許栗安撫道:“你們莫要擔心,俺聽上頭的長官說,朱相公離開四川之前,就已經在征調糧食了。河水冰凍前運來的,隻是頭幾批。等開春解凍,又有兩批能運來。挨過春天肯定沒問題,到了夏天收麥子,到時候就能敞開了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