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誆騙移民】(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909 字 5個月前




:[]

鞏休盼著先登之功,楊誌卻隻想著圍城打援。

雖然朱銘讓他速戰速決,但幾天打完未免也太快了,拖一個月說不定就能等來西夏援軍。

反正此地距離蘭州就百餘裡,糧草運輸消耗不多。

以大明現在的糧食儲備,也就能打到和南軍司。還想跑去打涼州(武威)?彆做夢了,就那距離和沿途地形,運輸消耗得翻倍再翻倍。

連續數日,就是火炮攻城。

由於地形原因,和南軍司城被團團圍住。

城內守軍彆說突圍,就連信使都派不出去,前幾日出城的信使,還是楊誌故意放跑的。

紅土壘築的厚實城牆,堅持到第四天就出現裂縫,第六天開始垮塌出一道缺口。

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缺口隨之出現,然後楊誌下令停止炮擊。並非火藥不夠了,而是炮彈不夠,還得留些來對付可能會來的援軍。

炮擊期間,士兵們也沒閒著,輪值去兩側山崖抬石頭。

把石頭抬回來,讓隨軍石匠打磨成石彈。

“城牆已塌了好幾道口子,漢軍怎還不攻城?”李遇昌趴在城樓上,仔細觀察明軍動向,臉上全是疑惑表情。

野利福祿猛地醒悟:“漢兵在等我們的援軍!”

李遇昌瞬間目瞪口呆,因為那後果太可怕了。

西夏若有援軍,必從濟桑(古浪)方向而來。

由濟桑至喀羅川直線距離六十裡,但地形極為複雜,實際路程足有兩百裡。

接著就是順著喀羅川河穀南下,這段也有二百裡遠。兩側山嶺有無數溝穀,隨便選一處就能藏兵,等西夏援兵走過去,明軍再從溝穀出來。

前後一堵,插翅難飛!

就這破地形,明軍設置車陣和步軍大陣防禦,然後火槍火炮直接伺候便是。東西兩側全是山,南北又有明軍堵截,西夏援兵隻剩在中間穀地挨槍炮的份兒。

李遇昌等人一直沒想到這個,是因為他們還在用舊思維考慮問題,忘了火槍火炮在狹窄地形的恐怖殺傷力。

直到現在明軍拖著不攻城,他們才開始擔憂援兵有危險。

想通此理,李遇昌內心糾結。

既盼著援兵來救,又害怕援兵來救。早知如此,當日就該突圍的!

不過當日突圍也就說說而已,以那時的戰場局勢,他們隻要敢跑,明軍必定瘋狂追擊。騎兵或許能跑掉,步兵全得葬送,妥妥的一潰數十裡。

……

浩門河穀地。

姚古大軍的行進路線要遠得多,不說從宋軍城池出發,僅進入河穀之後,就要走三百多裡路。而且兩岸山更高,河穀更崎嶇,行軍和運糧都更加困難。

拖拖拉拉二十日,才走一半多路程而已。

夜晚,大營。

吳璘伸手向火,望著漆黑的山嶺說:“楊將軍那邊真能打下來嗎?俺總覺得太過兒戲。”

吳玠說道:“俺陪同姚經……姚將軍,去看他們發過炮,恐怕真能轟塌城牆。一旦和南軍司求援,俺們這邊的西夏兵,肯定也會被調動過去,到時候震武城(古骨龍城)就好打了。”

“若真能打下來,也可告慰無數將士在天之靈。”吳璘歎息。

宋軍口中的震武城,西夏口中的古骨龍城,那地方流過了太多血。

通往河西走廊的路線不止一條,和南軍司那邊,隻是距離最短且最好走的,從震武城這裡同樣可以過去。

朱銘能想到威脅河西走廊,大宋那麼多名臣名將,就全是傻子想不明白嗎?

當然不是。

但和南軍司城太難打了,大宋隻能退而求其次,試圖打通震武城這條路線。

大宋打下來,屠城,駐軍。

西夏打下來,屠城,駐軍。

屠來屠去,城池周邊人煙稀少,農業生產被徹底破壞。無論是誰占據此城,軍糧全都得靠運輸,隻不過西夏那邊的糧道更短。

兄弟倆一陣閒聊,吳璘突然說:“新來的那什麼河湟總督,是不是就跟經略使一樣?”

“應該差不離。”吳玠也不太清楚。

吳璘說道:“總算來了個明白人,曉得經略這裡不能靠打仗,須得種地把糧食搞多些。”

吳玠笑道:“明白人很多,不是以前的文官糊塗,而是朝廷那幫君臣糊塗。現在換了皇帝,自然會派明白人過來經略河湟。”

“也對,這皇帝早該換了。”吳璘忍不住吐槽。

朱國祥任命的第一任河湟總督是李彌大,此君投降張鏜之後,在一片混亂的山東,把濮州民政搞得有聲有色。非但不用朝廷救濟,還能給朝廷輸送糧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