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6【首相自汙】(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8524 字 5個月前




:[]

一輛驢車停在張家側門,二十來歲的青年去投名刺。

門子頗為警惕,因為拜訪首相的人太多了,張根早就下達死命令,不準接待亂七八糟的客人。

“原來是範家八郎君!”

門子看清名刺,態度立即熱情:“快快進來喝茶。”

這位範家八郎名叫範浚,他爺爺範鍔去世時,是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長社郡公。

他爹範筠如今還活著,在舊宋覆滅之時,已經是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資政殿大學士、長社郡開國男。(曆史上被趙構進封榮國公,開府儀同三司。)

他還有九個親兄弟,其中七個已考上進士。

他的三哥範渭,迎娶了張根第五女,也即太子妃張錦屏的五姐。

他的五哥範浩,迎娶吳點第四女,而吳點是李綱的老師,李綱又是張根的女婿。

這些,隻是聯姻關係的冰山一角。

範浚在客廳等待片刻,張根的幼子張焄,快步趕來接待:“賢弟何時進京的,怎不提前知會一聲?”

“今日進京,”範浚起身作揖,“拜見兄長。”

二人敘舊幾句,張焄問道:“以賢弟之才學,若是科舉必定高中,恐怕還能躋身一甲。為何不參加新朝科舉呢?”

範浚說道:“我沒有考過舉人,按製不可參加禮部試。”

張焄說道:“今年浙江那邊管得寬鬆,好些沒考舉人的,也來東京中了進士。”

範浚說道:“君子慎獨。上可欺天,下可欺地,唯獨無法欺心。”

“賢弟果然是真君子。”張焄感慨道。

範家十兄弟,範浚最具才名,偏偏不願參加科舉。

範浚說道:“愚弟此次進京,卻是來求學的。聽聞東京有全套《道用策》,還有諸多大儒編修經典。”

“這些書籍,家中全都有,賢弟且去書房。”張焄笑道。

二人結伴前往書房,範浚拿到《道用策》,立即打開書卷閱讀起來。

張焄知道此君是什麼性子,搖頭苦笑默默離開。

曆史上的範浚,開浙東學派之先聲。朱熹兩次拜訪求教而不得,隻能謄抄其著作回家自學,並引用書中思想寫入《孟子集注》。

就在範浚認真看書時,張根終於下班回來。

“父親,範家八郎來了,正在書房裡看書。”張焄說道。

張根點頭說:“他自小是個書蟲,便由他去吧,吃飯之前莫要打擾。”

張焄問道:“聽說閣臣增至七人?”

“唉!”

張根一聲歎息:“閣臣有幾人無所謂,但那個投票製度,卻是限製了首相的封駁之權。官家這次惱怒了。”

張焄好奇道:“還在四川之時,局勢那般困難,官家與父親都能君臣相得。為何進京創立了新朝,反而還……”

張根說道:“官家和太子,行事都過於激進。便拿確立大明德運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不知官家為何非要將其廢除。”

張根確實想不明白,他積極推動確立德運,目的是為了鞏固朱家江山啊。

現在卻因此惹怒皇帝,搞得裡外不是人。

“會不會……”張焄猜測道,“會不會是官家猜忌我張家了?否則範伯父德高望重,怎到現在連個侍郎都不是?”

“不要亂講!”張根訓斥道。

這裡的範伯父,就是範浚的父親範筠,舊宋的資政殿大學士。

朱國祥登基之後,身為首相張根的兒女親家,範筠居然隻是被任命為知府。直至李寶攻占福建,範筠才被任命為福建右布政使。

右布政,二把手。

以範筠現在的年齡,幾乎沒有做尚書的可能,就更彆談入閣為宰輔了。

這個任命,似乎非常合理,又似乎在防備張根。

張根因此非常警惕,故意壓製兒子。

長子張燾是探花郎出身,本來被朱銘任命為知府,張根卻以資曆不足為由,硬生生讓兒子先去做知縣。

次子連縣令都沒撈著,目前正在地方上收酒稅。

三子、四子、五子,更是沒有官身,也暫時不參加科舉。

兒子可以故意打壓,但張根不好打壓自己的姻親啊。

他的嶽父黃覆,以前做過宰相。

黃覆本來不願摻和黨爭,但做地方官時,認為剛剛實行新法,不應該朝令夕改,於是支持王安石在當地的變法。後來又發現新法當中的問題,上疏請求糾正市易法,結果遭到變法派打壓。

一來一回,把新舊兩黨全得罪了。

舊黨上台,因為黃覆跟新黨中人私交很好,於是再度遭到打壓。

黃覆在徽宗朝初期獲得重用,但很快就病死了,其子孫受到王黼排擠。論才論德,都該重用,張根沒理由壓著自己的小舅子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