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8【請神容易送神難】(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2933 字 2011-03-10




<b></b></div> 妙清和尚當然是死了,他常年跟隨國王左右,開京派軟禁國王之時,把妙清斥為妖僧一刀砍死。

但鄭知常卻驚險逃了出來,因為有好友文公仁給他報信。

文公仁出身落魄家族,由於長得英俊帥氣,又精通詩詞文章,被高麗前宰相崔思諏招為女婿。

崔思諏是“海東孔子”崔衝的孫子,這個家族連續六代人做高麗宰相。

文公仁身為開京豪族女婿,卻與西京派的鄭知常交往密切。就連一代妖僧妙清和尚,也是文公仁推薦給高麗國王的。

金富軾派來的使者,剛剛離開此間大殿,鄭知常就從偏殿走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陛下,這些開京貴族隻知爭權,不惜勾結女真泄露軍情,竟然還目無尊上軟禁國王。如今他們更是膽大包天,居然又來哄騙大明聖天子。請陛下發兵高麗,將這些妖邪全部剪除!”

朱國祥問道:“金國由於去年吃敗仗,今年到處鬨饑荒,而平壤又是魚米之鄉。金兵既然占了平壤,高麗的西京貴族還能剩多少?”

鄭知常一時間難以回答,估計整個平壤地區,都被金國給搶成白地了。

開京派必然趁機清理朝堂,大舉屠殺、流放西京派官員。這等於開京派和金國聯手,從朝堂到地方瘋狂清洗西京派,平壤勢力從此在高麗一蹶不振。

至於鄭知常的家屬,男的流放荒島,女的充為官奴。

這位狀元出身的高麗第一才子,已經是孑然一身、無家可歸。

朱銘突然踱步走過來,問道:“鄭先生是否願做中國人?”

鄭知常似乎聽明白了,悲憤質問道:“煌煌天朝上國,竟也要趁人之危,兼並下國疆土嗎?”

朱銘問道:“鄭先生可是平壤人?”

“是。”鄭知常說。

朱銘又問:“鄭先生可知‘平壤’是誰命名的?”

鄭知常說:“箕子。”

近百年來,儒家文化在高麗日漸興盛,高麗國內開始注重曆史傳統,不斷碰瓷各種古代名人和強盛勢力。

箕子朝鮮和高句麗,都屬於高麗碰瓷的對象。

十六年前,高麗在平壤修建箕子墓和箕子祠,崇拜箕子的風氣一時間達到頂峰。

而這些跟箕子有關的建築,正是西京派貴族修建的。他們把平壤視為高麗的文化中心,把自己當成箕子的子孫,以此彰顯平壤才是高麗正統,並年複一年的攛掇國王遷都平壤。

勾結金國、軟禁國王的金富軾,正在用漢字編撰一部史書:《三國史記》。

後世的韓國學者發明曆史,許多奇葩觀點都源於此書。

金富軾編撰《三國史記》的根本目的,就是跟西京派的箕子崇拜打擂台。他們用一部半虛構的官方史書,證明開州和南部文化才是高麗正統,跟平壤那邊的西京派搶奪正統地位。

歸根結底,南北利益矛盾。

朱銘問道:“箕子可是中國之人?”

鄭知常說:“箕子是殷商貴族。”

箕子率領商朝移民,在平壤定都建國,並獲得周天子認可。這種史學觀點,高麗國人不但讚同,還被西京派反複宣揚,以此證明平壤是高麗起源,是他們勸國王遷都的最重要依據。

朱銘又問:“鄭先生可知漢四郡?”

“知道。”鄭知常說完,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平壤屬於漢朝的樂浪郡朝鮮縣,而此時的高麗首都開州,同樣也歸屬樂浪郡管轄。

朱銘說道:“以前的高句麗,不過是中國治下一土邦而已。而現在的高麗國,則是高句麗境內一蠻酋竊土而建。閣下身為平壤士子,為何要效忠一蠻酋的後代?說不定閣下的先祖,是箕子之後,是漢四郡豪族之後。”

鄭知常的心情極為糾結。

一方麵,他跟平壤士子一樣崇拜箕子,並把自己視為箕子的後代,以擁有漢人血脈和文化傳承而驕傲,甚至還拿這個來鄙夷南方士子。

另一方麵,他又已經萌發了本土意識,認為自己屬於高麗族裔,從本質上是跟大明不同的。

他不讚同大明兼並高麗,又無法反駁自己的中國血脈。

一旦反駁,他就失去了根本。

見鄭知常沉默不語,朱銘譏笑道:“隻有蠻酋,才會在建國稱製之後,讓自己的兒女互相通婚。兄娶妹,姊嫁弟,侄納姑母,這樣的高麗王室,閣下居然還效忠於它?”

鄭知常滿臉臊紅,這種不堪之事,在高麗國內就飽受詬病,如今居然被大明太子給說出來。

鄭知常辯解說:“我國陛下也對此並不認同,陛下雖然被迫娶了兩位姨媽,但掃清奸佞之後立即就休掉。”

“他廢掉兩個姨媽側妃,是因為外祖父弄權,”朱銘問道,“如果外公沒有弄權,反而忠心輔佐他,即便高麗國王不願納娶長輩,那種情況他還會廢掉兩個姨媽側妃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