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練劍】(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1846 字 2023-04-25




算算時間,已在沈娘子家住了六天。

受生活環境影響,父子倆的作息自動調整過來。

有手機,但沒電。

甚至油燈也不能一直點著,因為實在是太費油了。

晚上缺少娛樂活動,基本十點鍾左右睡覺。

翌日,伴著晨光起床,幫忙做些農活,九點鍾左右吃飯。

乾活,看書,輔導小孩學習,下午五點左右吃飯。

稍微休息,開始講故事,講到晚上八九點散場。

充實?

不,空虛乏味!

朱銘決定找些事做,這天早晨起床,一番洗漱完畢,就拎著寶劍來到院中。

寶劍不用出鞘,甚至包在外麵的毛衣都沒拆。

他雙手執劍,虛步站立。

隨即落腳劈劍,虛步轉為弓步,手腕旋動,身體略微左轉,送出劍身上撩,繼而又是斜削,然後向前點出,撤劍時重新變回虛步。

如此循環往複,舞出一個又一個劍花。

“你乾啥呢?”朱國祥站在屋簷下。

朱銘回答:“練劍。”

朱國祥好奇道:“來來去去就這一招?”

“別的我也不會啊,”朱銘仔細解釋道,“而且這不是什麽劍招,更類似練槍的在抖大槍,鍛煉全身肌肉的協調能力,以及對劍的基本控製能力。這是我當初買劍的時候,賣家發來視頻教我的。一直沒空練,現在撿起來試試。”

“感覺怎樣?”朱國祥問道。

朱銘又耍了一陣,仔細琢磨體會道:“確實可以鍛煉全身肌肉協調力,每次舞動劍花,都需要從腳到腰,再到雙手進行配合。特別是腰,別看雙手在舞劍,其實腰部發力才是關鍵。”

朱國祥評價道:“舞起來一點不好看,連公園老頭兒的劍法都不如。”

朱銘無語道:“我跟公園老頭兒比個啥?”

“那你慢慢練吧。”朱國祥幫沈有容喂蠶去了。

朱銘並不是在那兒瞎練,每次揮舞寶劍,他都在體會力從何來。

腳上的力,腿上的力,腰上的力,後背的力,雙臂的力,手腕的力……眾力需要協調組合,否則不但動作別扭,出劍的感覺也不自在。

這是用劍之人,最基礎的訓練方法。

就好像,練功夫的在紮馬步,練長槍的在抖大槍,打籃球的在學運球。

至於訓練什麽精妙招式,抱歉,朱銘還沒達到那個層次。

練著練著,就渾身發熱起來。

別看動作幅度很小,其實全身肌肉都在調動,就算今後不提劍砍人,這玩意兒也能用來健身。

蠶寶寶的早餐搞定,嚴大婆留在家裏做農活,沈有容則帶著朱國祥進山去了。

“這一大片茶場,都是老白員外家的,”沈有容站在半山腰上說,繼續行走半個小時,過茶場之後又言,“這片山林也是他家的,外人不準進來砍樹砍柴。”

朱國祥點頭道:“難怪我們砍柴要走那麽遠。”

唐初的時候,朝廷抑製土地兼並,大部分山林湖澤為百姓共有。

唐中期以後,租庸調製徹底崩壞,不得不改為采用兩稅法。

大宋也沿用了兩稅法,並且徹底放開土地買賣。而且把地方基礎建設,一股腦兒的扔給民間去搞,地方官員隻起協調引導作用。

於是,地方豪強通過花錢搞基建,趁機瘋狂霸占山林和湖泊。他們圍湖造田,把公有湖泊變成私人良田。他們修築堤壩、開挖水渠,以此獲得附近的用水權力,百姓澆灌莊稼必須給水費。

整體來看,全國基礎設施快速發展,農業生產力也大幅提高,但豪強對地方的控製空前加強。

像沈有容指的那片山林,其實屬於村民共有物,白家根本沒有相關地契。

但是,林子就是白家的,誰敢進去亂砍,一切後果自負!

朱國祥問道:“山上就沒有小溪、泉水之類的?”

父子倆決定開墾荒地,並且在那裏建造房屋,不管是種地還是生活,都必須要有穩定的水源,畢竟山上距離河岸太遠了。

沈有容說:“有溪流,還有瀑布和潭水。那裏也被白家給占了,附近住著許多茶戶,專為老白員外種茶和製茶。”

這就有點尷尬了,適合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地方,要麽屬於白家的地盤,要麽已被村民給占有。父子倆想要開荒,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地兒!..

想想也是,有好地方還輪得到你?

本地人又不是傻子。

想要尋處好地開荒,就得回到土匪村的下遊。但那裏距離集鎮太遠,距離縣城就更遠,而且附近還是個土匪窩。

朱國祥又打聽道:“買地是什麽價錢?”

沈有容說:“能種稻子的水田,每畝大約兩三貫錢。個別極肥沃的水田,每畝能賣到三四貫。能種麥子的旱田,每畝一兩貫錢。隻能種粟、黍、麻的山地,每畝至多千錢,甚至幾百錢都能買到。山林柴蕩就更便宜,一兩百錢便可買一畝。”

是挺便宜的,朱國祥決定賣了毛筆再買塊地。

也不須買那種好田,估計田主不願賣,直接買山地或山林便可。

沈有容又補充一句:“剛才說的價錢,都是不過官府的。”

“私賣啊!”朱國祥驚訝道。

宋代很多田產,都屬於隱田,不給官府交稅。大戶人家如此,升鬥小民也一樣,更何況買賣田地,在官府過戶時還要征稅。

因此經常私買私賣,隻簽個不受官府認可的白契(非法買賣合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