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朱征君】(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1601 字 2023-04-25




付得祥離開洋州,過興元府時,又小撈了一筆。

這次他沒敢亂來,轉運使是蔡京的人,隨便收點禮物就走了。

提學使陸榮已收到消息,高高興興提酒訪友,見麵就笑道:“我讓朱成功裝病,他卻辦得更妥帖,以科舉為由辭辟,做事堂堂正正令人叫絕。”

他拜訪的朋友叫高景山,官職是利州路運判。

轉運司的一二把手,都不怎麽管具體事務,真正累死累活做事的,卻是三把手轉運判官。

金國也有個統兵大將叫高景山,但那出自渤海高氏。

眼前這高景山卻是山東高氏,還有個弟弟叫高景雲,如今正在朝廷做郎官。

如果曆史沒有大的改變,今後朱銘造反之時,肯定跟這高景山“打交道”。此君將升遷為成都府路轉運副使、轉運使,一直到靖康年間都在成都做官。

“你倒是有個好門生。”高景山頗為羨慕。

陸榮笑道:“隻能算半個門生,我與朱成功更像忘年交。”

高景山讓仆人弄來些下酒菜,幾杯酒下肚,便憂慮道:“明年恐怕要對西夏用兵了。”

“你怎知道?”陸榮笑容一滯。

高景山說:“剛剛接到朝廷公文,今年利州路的捐派又要漲。去年剛漲過,今年還要漲,實在太過反常,定是朝廷在籌措軍糧。”

“也不一定吧。”陸榮說道。

高景山低聲說道:“今年的夏秋二糧,不全是運去京城,而是拿出一半運到西北。”

陸榮會意,沉聲道:“那定是要打大仗了。”

開疆拓土是大功,,蔡京、童貫二人,謀劃攻略西夏已六年,,一直在打造兵甲,一直在儲存錢糧。

未來三四年內,朱銘在漢中造反都屬於找死。大宋最精銳的部隊,全部雲集於西北,兵精糧足將廣,隨時可以殺到漢中平亂。

這個時候揭竿而起,等於是在給西夏擋槍,逼迫朝廷把征討西夏的大軍拉回來。

高景山憂慮道:“如今錢糧充足,猛將如雲,克複西夏還是有希望的。就怕主帥胡亂指揮,平白葬送了大好局麵。”

陸榮歎息道:“統兵主帥,肯定是那童貫!”

“唉,閹人誤國,隻求他能少誤一些。”高景山連連搖頭。

陸榮和高景山都沒料到,這次征討西夏會打成拉鋸消耗戰。

大宋這邊年年儲存糧餉,前線士兵居然在挨餓,西夏得到消息主動進攻,宋朝沒做好全盤準備就提前發動。稀裏糊塗打了幾年爛仗,最後打得兩國一起缺糧,幸好是西夏先撐不住,議和稱臣給足宋徽宗麵子。

兩人聊了一番軍事,陸榮帶著酒意回家。

第二天,他騎馬去提學司上班,翻出近幾年的全國進士範文,又找出利州路解試優秀範文。

陸榮讓提學司的文吏,把這些範文都謄抄一份,然後叫來親隨說:“給朱成功送去,入讀太學不知要等到何時,他既然想參加科舉,一定要做好準備。明年考不上進士,也能積累經驗,再過三年或可金榜題名。”

不但送去科舉範文,還送了一套《三經新義》。

雖然朱銘的兼經是《周易》,不考《詩經》、《尚書》和《周禮》,但《三經新義》也可作為參考。蔡京以新法繼承者自居,極力推廣《三經新義》,引用裏麵的注解,可以大大提高進士中獎率。

至於王安石的《字說》,類似北宋版官方字典。

這玩意兒已經被讀書人厭棄,蔡京強行推廣都推不動。書中大量引用佛教、道教思想不說,注解文字時也多穿鑿附會,反正編撰得非常不嚴謹。

幾日之後,朱銘收到陸提學送來的禮物。

他先是翻看利州路解試範文,發現文章水平普遍偏低。於是對著同樣的題目,統一批改這些範文,找出他們的缺陷並嚐試改正,接著按照題目自己來寫一篇。

嗯……寫出來還不如那些舉人文章。

標準的眼高手低,就像一個美食評論家,點評大廚的菜肴頭頭是道,自己一上手就各種抓瞎出錯。

連寫兩篇垃圾文章,朱銘覺得是辭章底子太薄,想法夠了卻表達不出來。

於是他從藏書樓借來韻書,一邊翻查韻書,一邊練習寫詩賦。

腦子都搞炸了,這等於是重新學習“普通話”。

入聲最是難學難記,幸好他穿越過來,已經學了一年的土話,西鄉縣的土話也有入聲。

“朱大哥,又有人來了。”白勝喊道。

朱銘有些煩躁:“請他進來。”

朱銘拒絕皇帝征辟之後,這些日子名聲大噪,總有富貴人家來請他吃飯。

喚作以前,朱銘肯定樂意赴約,可現在必須符合人設。他得先端一端,不能誰請都去,否則每天除了喝酒,都沒時間乾自己的事。

一個官學老師,進門就作揖:“洋州州學教諭孫暉,奉教授之命,前來拜見征君。”

朱銘作揖還禮:“莫要叫征君,喚我朱成功便是。”

征君,又叫征君,是對拒絕征辟之人的尊稱。

在世人眼裏,被皇帝征辟屬於極大榮耀。如果拒絕皇帝征辟,那就更牛逼了,必然是才德兼備的真君子。

孫教諭說:“征君當麵,不便直呼名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