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8【殿試考“煉丹”】(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1635 字 2023-04-25




宋代有一個太監機構,名叫禦藥院,專門收集藥材藥方,服侍皇帝起居膳食。

漸漸的,皇帝的日常穿戴,也經由他們負責。

繼而又參與殿試,負責印刷試卷,負責彌封試卷,宣布殿試條令,全程參與殿試事務,協助擬定進士甲第。

禦藥院的太監們,權力涉及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科舉,甚至經常負責擬定皇帝中旨。

這個部門,非常類似明代的司禮監,是皇帝跟文官爭權的工具!

也出過一些猛人,比如熙河開邊的主帥李憲,就是禦藥院勾當太監出身。

到了宋徽宗這會兒,禦藥院的規模雖大,卻難以滿足皇帝需求。禦藥院在熙寧二年進行改革,換了一個上級單位,皇帝的穿戴交給尚衣局負責。

如今又在改革,尚藥局與禦藥院分權,禦藥院不再一家獨大。

在改革當中,經常模仿皇帝筆跡,非法頒布中旨的太監楊球……不知所蹤。

這兩年,宋徽宗終於意識到不對勁了,在分化蔡京黨羽的同時,還在分化日漸囂張的太監集團。

此屆科考士子,簡直運氣逆天,不用擔心殿試作弊太狠。

因為,尚藥局和禦藥院剛剛分權。太監們忙著互相拆台,彼此都死盯著對方,沒人敢在印刷試卷時泄題,也沒人敢彌封試卷時勾結閱卷官。

……

六百七十一個貢士,早早來到集英殿外等候。

黑燈瞎火的,朱銘站立一陣,困得直打哈欠。

忽地,侍衛似乎在喊什麽。

前排貢士魚貫入內,站在最後的朱銘,跟著眾人往裏走。

殿試座次是隨機打亂的,朱銘找到自己的座位,在殿東偏後的地方。

天光微亮,皇帝升殿,禮樂奏響。

眾士子拜賀。

朱銘距離宋徽宗太遠,看不清這貨長啥樣子。

緊接著,太監分發試卷。

殿試試卷,雕版印刷,題目就有五百多字。

考生們拿到試卷,瞬間就懵逼了,今年居然考《周易參同契》!

很明顯,這是宋徽宗親自出的考題,跟禮部出題官沒有半毛錢關係。

下一屆殿試同樣離譜,考的是《黃帝內經》,關於五運六氣的內容。也就是氣運之說,導致北宋末年掀起研究氣運的熱潮。

白崇彥左顧右盼,他沒讀過《周易參同契》啊。

秦檜也頭大如鬥,這特麽該怎麽答題?

這種情況,雖不常見,但也非第一次。

趙光義就曾親自出題,考生們“相顧惶駭”,“擱筆不敢措詞”。就連狀元和榜眼,都搞不明白試題的出處,純粹靠文采和瞎蒙名列前茅。

現在已經很不錯了,還告訴你試題出自《周易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這本書,主要講鼎器、藥物、火候、道術。

宋徽宗再荒唐,也不敢直接考煉丹,而是選了一段比較正經的:禦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開舒布寶。要道魁柄,統化綱紐。爻象內動,吉凶外起,五緯錯順,應時感動……

一共五百多字的考題,白崇彥隻看懂前二十四字。

思來想去,硬著頭皮寫變法對禦政的好處。還真讓他蒙對一半,不管怎麽說,好歹跟試題沾點邊,也符合蔡京變法的政治正確。

事實上,考題不僅有煉丹內容,甚至還有道士解釋為采補雙修。隻不過非常隱晦,不懂道術的人,根本看不明白,還以為全篇都在說君臣治政。

朱銘穿越前就讀過《周易參同契》,又被薛道光各種忽悠,對此書另有理解(外丹法被闡述為內丹法)。

一邊研墨,一邊觀察,朱銘遠遠看著宋徽宗。

要不要給皇帝整一篇內丹法修煉論文上去?

算了吧,跌份兒。

朱銘坐在那裏思考,直等到宋徽宗離開,他才提筆寫下題目:修身齊家治國策。

北宋末年的殿試策論,限製在1200字以內,但也允許超過一些字數。

朱銘膽大包天,竟然在殿試文章當中,宣揚他的“道用”派思想。

開篇便引用《周易》,講述百姓日用即為道的道理。再引用《禮記》,又說道是相通的,談修身、齊家和治國的共同之處。

修身之法,儒道合一,內外兼修。

還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比喻為齊家治國的各個步驟。

精,便是天下萬民。

氣,是萬民產出之財富。

神,是國家朝廷的運轉秩序。

煉虛合道,便是完美融合精氣神,達成國家、財富和百姓的協調統一。

他在前幾百字裏,迎合宋徽宗對修道的癡迷。又在後幾百字中,勸諫宋徽宗不要盤剝太過,否則就會破壞精氣神的和諧。這對修道養生不利,也對治理國家不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