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3【搞走私的大明村】(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2121 字 2023-05-08




六月中旬,朱銘還在等官船,鄭胖子先一步離京了。

當初護送朱院長的大明村保安隊,悉數被鄭胖子帶走,送回村裏安心發展。

他們卻不知道,大明村和鄭家正在玩走私。

幾艘商船從漢江駛入黃金水,張廣道親自負責押貨。

商船和船工,皆出自鄭家。

至於船上的貨物,一半來自鄭家,一半來自大明村。

張廣道望著兩岸群山,問道:“鄭六郎以前沒走過這裏?”

“沒來過,一般都走褒斜道,這裏太過凶險了。”鄭六郎叫做鄭睢,是鄭胖子的堂叔。

張廣道笑道:“越是凶險,獲利越大!”

鄭家和大明村聯手走私,純粹是迫不得已,被朝廷給逼出來的。

第一,西北戰事久拖不決,為了籌措錢糧,朝廷勒令巡檢兵加強緝私。褒斜道和陳倉道,由於是出川主要商道,現在查走私查得非常嚴格,鄭家的走私門路瞬間被掐死了。

第二,鄭家的製茶工被買通,綠茶的炒製方法,已經泄露出去,生產綠茶的越來越多。本地炒茶市場趨於飽和,又很難合法外銷,隻能通過走私出售。否則就必須走茶馬司,遭受茶稅和過稅的層層盤剝。

“站住!”

船隊被一群官兵攔住。

鄭睢卻絲毫不怕,怒斥道:“元璋公和朱探花的船,你們也敢阻攔嗎?”

官兵們麵麵相覷,甚至都不敢細問,很快就予以放行。

事實上,這些都是礦監士卒。

由於金礦開采殆儘,他們就設置私卡,向過往商旅非法征稅,手裏根本就沒有收稅權。

一方搞走私貿易,一方在非法征稅,還是不要起衝突為好。

洋州誰不知道,朱家父子聖眷正隆,是皇帝麵前的大紅人。

船隊大搖大擺的通過私卡,行駛一日,便不能再向前。

他們還請了一個走私者做向導,這向導說:“前麵有個村子,隻二三十戶人家,勉強可以補充些糧食。”

大明村民和鄭家夥計,背著茶葉、糧食陸續下船。

張廣道手提一杆長槍,背上還有副製式弓箭。

鄭睢也腰懸手刀,隨時可以作戰。

他們各自帶著十多個作戰人員,負責應付山間賊寇。

普通人員,每人背著近百斤貨物。作戰人員,也要背四五十斤。

越往北邊,路越難走。

而且穀深林密,山中盜賊無數,稍不注意就要遭受襲擊。

小商小販走儻駱道,至少得湊齊三五十人,才敢互相抱團結伴上路。

在這連綿大山當中,甚至都沒有官吏來收農稅,呈現一種原始的無政府狀態。

跋山涉水兩日,張廣道看著前方,忽然說:“全部停下歇息,吃飽了再繼續。”

向導奉承道:“張三哥好眼力,前麵數裏,有一個叫安家坪的大村落。村中之人,半民半匪,經常過來設伏打劫。前方一兩裏,山穀狹窄,山嶺卻不陡峭。村民經常埋伏在山上,衝下來把商隊前後堵住。”

鄭睢問道:“能不能進村?”

向導解釋說:“可以進村,隻要過了這段設伏地點,村民就不會再動手打劫,而是跟商旅以物換物。俺事先準備的私鹽,可在這裏派上用場,一斤鹽能換來好些糧食。常走這條道的商販,通常會多給些私鹽或布匹,算是留下一筆買路錢,下次再來就可保平安。”

“他們越貨時濫不濫殺?”張廣道問。

向導說:“隻要不做抵抗,他們就不殺人。畢竟靠山吃山,殺得太狠了,哪還有商販走這裏?村中匪首叫屈方平,人稱屈菩薩。就是說他有菩薩心腸,從來不趕儘殺絕,還會給被搶的商販留些口糧。”

張廣道莞爾一笑:“卻是稀奇,劫道的居然自稱菩薩。”

吃飯喝水,休息片刻,張廣道下令前進。

他讓鄭家的作戰人員,負責在商隊前後保護,自己帶著大明村保安隊,爬上旁邊的山嶺去搜山開路。

保安隊人手一麵藤牌,兵器或刀或槍,沒有帶狼銑之類,因為跋山涉水不方便。

山上有人放哨,在他們休息的時候,就叫來村中匪寇埋伏。

匪首屈方平趴在草木之間,看著下方的藤牌兵,嘀咕道:“點子有些紮手,有盾牌,有刀槍,硬拚起來不劃算。回村裏去,好生招待!”

村匪們默默撤走,總算有驚無險。

張廣道帶人翻過山坳,猛見前方豁然開朗,好大一片平坦穀地,山穀中到處都是良田。

帶著商隊來到村口,張廣道朗聲喊道:“西鄉張廣道,押貨路過貴寶地,請屈菩薩當麵說幾句!”

屈方平今年剛滿三十,卻有十幾年打劫資曆,他祖上兩三代都是乾這個的。這廝手裏不帶兵器,一副農民打扮,拱手笑道:“原來是西鄉來的好漢,隻路過一趟,還是要常打交道?”

張廣道說:“年年都要路過,今日來拜碼頭。”

“好說,”屈方平當即做出承諾,“俺村裏的糧食,要賣得貴些,你們不買也行。每趟路過,須得留下二十斤鹽、二十匹布。”

張廣道搖頭:“俺也隻是跑腿的,買路錢太多做不得主,十斤鹽、十匹布如何?糧食也會買一些,保證讓你有得賺。”

屈方平仔細打量他們的藤牌和刀槍,認真思索片刻,問道:“可以,但下次過來,能否帶些仙糧種子?”

“仙糧?”張廣道表情古怪。

屈方平說:“俺聽路過的洋州商賈講,西鄉縣有個元璋公,從海外仙人那裏得到仙糧,再貧瘠的山地也能收獲。伱們是從西鄉來的,想來應該能弄到仙糧種子。”

玉米和紅薯,已在洋州和興元府推廣開來,但並未徹底普及到每個村落。

許多自耕農都翹首期盼,希望能弄到一點種子。

向導頓時笑起來:“好叫屈菩薩知道,俺們這趟押的,便是元璋公的茶貨。”

屈方平驚訝道:“元璋公是仙人弟子,也做生意的嗎?”

張廣道說:“下次路過,保證給你帶來仙糧。”

屈方平道:“如果仙糧真有那般神異,今後你們儘管來往,俺不要半文買路錢。”

雙方就此達成口頭協議,張廣道甚至獨自進村,到屈方平家裏做客,讓商隊留在村外就地休息。

這般膽氣,讓屈方平頗為佩服。

張廣道一心想著造反,朱銘離開大明村時,跟他促膝長談了半宿。

兩個後腦勺長反骨的家夥,互相交流起兵想法。

這條儻駱道,是他們預定的北出路線。原因很簡單,從關中一直到洋州,沒有駐紮半個士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