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分功(1 / 2)





晏城府尹叫陸棟,聽說之前是個京官,後來犯了一點小錯誤,得罪了上司,就被外調了。

不過也是送了很多東西,活動了好久,才總算隻是調到晏城,而不是什麼太過偏遠的地方。

晏城離進城,快馬加鞭也就三天路程,他們人多,雖然也加快了腳程,但是也就花了五天時間就到了這裡。

不算很遠,這已經是他最好的結局了。

在這裡再待個三五年,找人搞點政績送到京都,再活動活動,就能再次回京去了。

所以晏城的百姓在他眼中又算是什麼東西呢?

那隻是他往上爬的墊腳石而已,幾塊石頭又怎麼值得他上心?

知道太子和煜北王夫婦要來,他當然是要早早地把城裡“有礙觀瞻的百姓”趕出城去,這樣等著京都的隊伍進城來,就能看到一片太平景象。

而確實,顧亦寧他們進城的時候,看到的晏城雖然寒冷,但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的,街道整潔,店鋪熱鬨。

要不是現在下雨了,街上還有衣著乾淨華貴的百姓。

嗬嗬嗬,看上去可真是太平盛世啊。

在城門迎接他們的時候,陸棟就已經奉承過一番了:“今上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所以四海升平,九州歸心,下官守著一方小城,也是兢兢業業,不敢掉以輕心,又蒙聖上一點恩澤,才有了如今的景象。”

看看人家這話說的。

先奉承一番當今皇上,又吹噓一番自己的功績,接著承認自己的功績的同時又指出他如今能做出這樣的功績,主要是皇上好,皇上給他度了口仙氣,所以他才能跟著雞犬升天。

要知道,東離帝這個人最愛做的就是表麵文章,要是能親耳聽到這樣的吹噓,不知道會有多開心呢。

當然了,他無法親耳聽到也沒事,相信陸棟這種官員,肯定會把這一番話全部寫進奏折裡麵呈到京都去。

要是不知道真實情況,顧亦寧覺得,她若是坐在東離帝那個位置上,大概也會被捧得飄飄然的!

可是現在她知道了真相,她就出離憤怒了!

前世作為隱蔽戰線的特工,她心中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家國。

而百姓,就是家國的基本。

就算是封建王朝,很多英明的統治者,也知道民貴君輕的道理,怎麼就有有這麼蠢的官員,覺得大冬天下著雨把百姓趕出城外就算功績了呢?

就不怕官逼民反嗎?

曆史上那麼多農民起義,都是被逼到一定份上,一衝動一拍桌子就直接反了!

這是仗著晏城離京都不太遠,貧困的百姓不是很多,估計也就四五百人,就算是真的造反,怕是也打不過晏城府兵。

晏城不算太大,但衙役府兵也有兩百多人,而且其中兵器刀斧和殺威棍沒有兩百也有一百五,對付城門口那些手無寸鐵又營養不良的百姓,不在話下。

對於陸棟這些人來說,那三五百百姓殺了也就殺了,還省得他們在城裡乞討做苦工賣可憐。

畢竟晏城不缺人,不管是碼頭還是倉庫,搬運的苦工大有人做,一直都是人滿為患。

特彆是今年,外地來尋活計的百姓也很多,畢竟這裡離京都也近了,在這裡找份工,做幾日也許還能進京找個更賺錢的活計。

但僧多粥少,晏城又不算很大,哪裡用得了那麼多苦工?

可是他們實在走不動了,於是隻能乞討度日。

當然了,還有城外村裡的那些佃戶和莊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