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一錘定音(2 / 2)





這一番話,一下子封死了想要反駁他話的人。

一陣低低的議論聲之後,禮部侍郎王一寧有些沒底氣的出言,道。

“即便是錢銀足夠,可如此工程,需要的民夫工匠數量必定不少,還是會驚擾百姓……”

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朱儀就開口,道。

“陛下,臣聞自年節以後,江南各府大雪連綿,百姓四散為流民,生計無著,朝廷雖已竭力賑災,但是,若是能夠招募這些流民,給予錢銀,讓他們前往沿海,為朝廷營建工程,既可以安撫流民,又能幫助朝廷儘快推行海貿,實乃兩全其美!”

呃……

這番話一出,王一寧的臉色也有些尷尬,不由看向了一旁的工部,但是,讓他失望的是,那邊毫無動靜。

於是,王一寧稍一猶豫,隻得退了下去。

朝堂之上,仍然還有不少人對此事頗有疑慮,但是,眼瞧著勳貴們這次如此下本,而且,還是靖難勳貴和皇帝勳貴兩邊罕見的聯合,背後又明顯有皇帝推動,這些人就算是想反對,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於是,一時之間,殿中倒是安靜下來。

見此狀況,上首的天子終於開口,道。

“既然諸卿都沒有什麽意見,那麽,戶部此奏,朕便照準了。”

雖然已經料到會是這般結果,但是,如今真的一錘定音,也還是讓一幫文臣感到有些挫敗。

不過,天子的話還沒完,看著底下的一幫勳貴,天子似是有些猶豫,眉頭皺了皺,旋即道。

“海貿乃是朝廷大政,倒是也沒有,讓各家勳貴出錢興建港口的道理,不過,諸卿的一片忠心,朕也不願拂逆,各家勳貴聯名籌集的一百四十萬兩,拿出一半用於海貿工程的營建。”

“剩下的另一半,交由皇店調配,用於同海外諸國朝貢貿易之用,一應得利,皇莊與各家勳貴並得!”

“至於工程營建的具體事宜,隨後戶部會同工部另議,退朝!”

於是,這麽一場爭吵激烈的朝會,總算是暫時落下了帷幕,當然,結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戶部海貿的提議通過了,但是,這僅僅隻是個開始,接下來具體的實施步驟,才是最大的關鍵,所以,還不能放鬆。

不過,對於這一點,朱祁鈺早已經有所準備了,事實上,對於他來說,最難過的就是朝議這一關,隻要這一關過了,那麽至少明麵上,就不會再有人來掣肘海貿一事。

至於那些暗地裏的手段,那就要看人了,王越和餘子俊就是他派過去探路的,這兩個人,一個是於謙帶出來的,一個是沈翼帶出來的,在海貿這件事情上的堅定立場不必質疑。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他們的資曆有些淺,可能會鎮不住地方,不過,這個問題也不大,至少這兩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不然的話,也得不到沈翼和於謙那麽高的評價,距離海貿真正開始,至少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應該足夠讓他們熟悉地方的政務了。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今福建官場上的老油條,已經基本都被拿下了,剩下要補充進去的,都是新鮮血液,這一點,朱祁鈺此前已經和王文說過了。

趁著京察的機會,將一些年輕的,有能力的人才,都安排到福建去,算是給他們一個做出成績的機會,同時,年輕人有拚勁兒,自然也更能適應這些變化。

事實上,這也正是朱祁鈺要在開海之前,徹查福建官場的真正原因。

在朱祁鎮的眼中,能夠看到的隻有除掉了這些人,會導致開海變得無比困難,失去了一大批可以團結的力量。

但是,對於朱祁鈺來說,他考慮的要更加深遠。

誠然,留著他們,對於開海來說,會是一個助力,可是,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是最大的阻力。

沿海一帶如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規則,倭寇和走私商人做最底層,和地方的士紳勾結,依靠走私和劫掠牟利,搜刮民脂民膏,同時,借助士紳的力量,和當地官員搭上線,買通這些人,讓他們對倭寇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種規則運行多年,早已經成了各方勢力默許乃至暗中助力的行為,如果說,這種情況之下直接開海,那麽,依靠朝廷的政策,這些倭寇和走私商人搖身一變,就會變成正大光明的商人,最多就是減少劫掠,但是,各方分潤的局麵,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且,外來的商賈想要進入到這套規則當中,也會變得無比艱難。

到了最後,結果就是,朝廷花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連朱祁鈺這個皇帝,都頂著祖製的壓力,打開了海貿,結果得到的好處,卻被這些人一層層的盤剝,最後所剩無幾。

這種狀況,顯然不是朱祁鈺想要的,也不是他能夠接受的。

所以,如果要開海,那麽首先就要打破這套已經幾近固化的規則,無論是倭寇,走私商人,還是士紳,地方官員,要一次性連根拔起,收拾的乾乾淨淨。

所謂破而後立,有隆慶開關的經驗,朱祁鈺很清楚,開海能夠為大明帶來多少好處,因此,對於很多大臣,乃至是朱祁鎮所擔憂的開海難度的問題,在朱祁鈺這裏,從來都不是問題。

阻力大,無非意味著,要付出的代價更大而已,大多數人會在各種大政上搖擺不定的最大原因,其實是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到底正確與否。

可這一點對朱祁鈺來說不成立,正因於此,無論代價再大,朱祁鈺都會推動開海,還是那句話,在大明朝,還真沒有皇帝下了決心,卻無論如何也辦不成的事情的,區別隻在於,所付出的代價值不值得而已。

因此,派大軍剿滅倭寇,將地方仕紳和涉及倭寇的官員連根拔起,雖然會引起福建官場乃至整個福建很長一段時間的不穩定,可對於朱祁鈺來說,仍然是值得的。

開海的提議,在朝堂上有再大的阻力,對於朱祁鈺來說,也不過是費些心思克服而已,結果不會有什麽改變,所以,他真正關注的,其實一開始,就是開海之後該怎麽辦。

前世的隆慶開關,雖然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是在朱祁鈺看來,還是有些保守了,原因就在於,有很多原本應該歸於國家的利益,都被當地的仕紳,商賈乃至是官員通過各種方式攫取了,所以這一次,他要開海,自然要想辦法,將這些隱患提前給規避掉,畢竟,他要做的,不僅僅是複製隆慶開海這麽簡單而已……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