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有旨意(1 / 2)





內閣。

送別了於謙之後,俞士悅回到自己的公房,繼續處理奏疏,不過,聽著門外綿綿的細雨聲,他的心卻總是靜不下來。

彈劾方杲等人的奏疏,他已經壓了好幾日了,原本想著,先知會於謙一聲,看他的想法,再決定怎麽處理。

卻沒想到,於謙的態度如此鎮定,既然如此,俞士悅倒是也沒有再繼續壓著的必要,剛好羅綺舉薦張睿的奏疏遞上來,他便索性將這些奏疏都放到一起,讓兩個和他交情不錯的內侍,一同送進了宮中。

這些奏疏放在一起,以天子的英明,理應能夠看得出來,這些奏疏背後的用意……

但是,如此一來,其實就是把決定權交到了皇帝的手中,如果說,皇帝此次將於謙派出京師,真的存了打壓之意的話,那麽,這些奏疏,無疑就是一把遞到手上的刀。

天子甚至都不需要多做什麽,隻需要準了其中的一兩份奏疏,那麽,底下的大臣們,自然就能看清楚風向。

近些年來,於謙做的許多事情,在俞士悅看來,著實是有些激進,屢屢頂撞天子,那都是小事了,在各種政務上,他也和此前的謹慎大不相同。

整飭軍屯時,正麵和勳貴打擂台,後來的皇莊諸事,又跟藩王宗親們頂著不肯低頭,此次剿倭,據說大多數時候,都是他在實質性的指揮戰事,包括抄沒當地諸多仕紳的家產,都是於謙親自下的令……

這些事情林林總總積累下來,明著暗著的,於謙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以往的時候,天子在他背後撐腰,所以,他哪怕做事有些逾矩,也沒有人多說什麽,但是,一旦天子表露出對他的不滿,那麽,他此前這些逾越本分的舉動,就會被人拿來大做文章。

歎了口氣,俞士悅揉了揉額頭,把那份半天也沒有寫一個字的小票放下,起身來到公房外,準備透口氣。

但是,他剛剛出門,就碰上了從外間疾步進來的中書舍人。

“次輔大人,宮中有旨意到,懷恩公公親來傳旨,命諸位閣老一同領諭。”

果然來了!

俞士悅心中一凜,知道事情已經有了結果,當下沒有任何猶豫,跟著中書舍人,便到了內閣議事的公房中。

他到的時候,除了張敏之外,其他幾個閣臣,都已經到了,懷恩則是籠著雙手,站在正中間,麵色罕見的十分凝重。

眼瞧著俞士悅到了,這位大太監的臉上,才算是勉強有了一絲笑容,拱手為禮,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呼。

與此同時,幾乎是和俞士悅前後腳,張敏也從另一側走了進來,各自見禮過後,內閣的眾人便算是聚齊了。

懷恩如今除了沒有掌印太監的名頭,實際上已經是執掌司禮監的大太監,所以,傳旨這種事情,他一般都是不來的。

更不要提,特意將所有的閣臣都叫過來,可見這次的事情絕對不小,內閣的眾人站在原地,相互看了一眼,房間內的氣氛,意外的有些凝滯。

懷恩倒是並不在意這個,看人到齊了,微微欠了欠身,便開口道。

“勞煩幾位閣老放下手裏的政務前來,咱家今天過來,是有幾件事情,要通報給諸位一聲。”

幾件事情?

俞士悅眯了眯眼睛,目光瞥向一旁的幾人,卻見他們的神色各不相同,有些人皺著眉頭,麵帶憂慮,有些人則眼帶茫然,似乎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而最引起俞士悅注意的是,張敏的臉色,竟莫名的有些陰沉。

來不及過多的思索,懷恩的聲音已經再度響起,道。

“頭一樁事,是關於羅閣老舉薦有右僉都禦史張睿大人繼任漳州府知府一事,陛下特意召了吏部王尚書商議,吏部的意思是,漳州府關係到海貿之事,需要以為老成持重的大臣來任知府,所以,舉薦了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周敘周大人,陛下已準了。”

這話一出,底下的幾人頓時麵麵相覷。

俞士悅皺著眉頭想了片刻,腦子裏倒是浮現出了這位周侍讀的履曆,永樂十六年的進士,要論資曆,比他們在場的一些人都要老,前些年,俞士悅和他打過交道,這是一位十足十的老學究,打從入仕開始,就呆在翰林院裏頭,從庶吉士一步步做到了侍讀學士,可謂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但是……這位周大人,從來沒有接觸過政務方麵的事情,他的專長是整理勘校古籍,正因如此,他才始終都在翰林院當中任職,後來,更是被直接調到了南京翰林院,調這麽一位老大人去當這個知府,說真的,還不如不調呢……

而且,俞士悅沒記錯的話,這位老大人,今年應該已經六十七了,再過三年,他老人家就該上表致仕,榮歸故裏了,再仔細的想了想,俞士悅又想起來,好像幾個月前,這位周大人還給朝廷上了奏本,說什麽來著……哦,對了,說他年邁體衰,想要提前致仕……

這還真是一位……嗯,老成持重的大臣呢!

很顯然,知道周敘狀況的,不僅僅是俞士悅,內閣的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了解一些其他官員的履曆,於是,很快,他們的麵色就變得有些古怪,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羅綺。

作為一個堂堂的內閣大臣,上本舉薦官員,不成也就算了,可偏偏天子調了這麽一個人過去,這舉動可實在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就差直接打羅綺的臉了。

不出意外的是,羅綺的臉色果然黑的跟鍋底一樣,他本來以為,天子最多就是否了他的提議,卻沒想到,出了這麽一招,當真是讓人一口氣悶在胸口,憋屈死了。

當然,他們是什麽表情,懷恩是不管的,他隻負責傳旨,眼瞧著在場眾人都已經消化了這個消息,懷恩繼續開口,道。

“第二樁事,還是和升賞有關,陛下有旨,吏部侍郎俞山恪忠勤勉,即日起,加東閣大學士,入文淵閣參讚機務,兵部職方司郎中叚寔,升任左僉都禦史,入都察院辦事。”

這話一出,在場的一眾大臣,更是連羅綺都沒空管了,如果說,剛剛漳州知府的事,還算隱晦的話,那麽,天子的這道旨意,幾乎就算是明牌了。

吏部侍郎俞山,此前是兵部侍郎,於謙的左膀右臂,後來在整飭軍屯的時候,於謙要調項文曜入兵部,為了避免兩個侍郎都是於謙親信的局麵發生,所以,俞山被調任吏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