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互市未來(2 / 2)





看著眼前龐大的輿圖,朱祁鈺指了指裏頭的許多隻有名字,但是並無地形山脈記述的地方,道。銚

“漳州府臨近海域,代王叔此次移藩後,頭一樁事,便是替朕派遣船隊,探明輿圖之上各處所記是否詳實,完善這副輿圖。”

這話的口氣平靜,但是,卻帶著淡淡的命令口吻,顯然,並不是在和朱仕壥商議。

聞聽此言,這位代王爺卻是一臉的苦色,道。

“陛下明鑒,臣活了半輩子,連海都沒見過,就算是有心替陛下探明,也力有不足啊,何況,臣對航海之事一竅不通,這……”

“不懂航海之事無妨,可以現學。”

朱祁鈺擺了擺手,示意人將地上的輿圖重新卷起來收好,道。

“這副輿圖,王叔出宮的時候可以帶走,除此之外,欽天監內的海圖,航線等,朕都會命人謄錄一份交給王叔,另外,離京之前,王叔可去一趟兵部,將兵部留存的鄭和下西洋的記述也帶走一份,待到了漳州府,可以慢慢看。”銚

啊這……

朱仕壥愣了一下,旋即,臉色卻變得更加躊躇,道。

“陛下,這些海圖記述,都是朝廷機密,臣豈敢隨意帶出京城,再者說,先時三寶太監下西洋,船隊龐大,且皆配備軍械官兵,臣縱有陛下旨意,又何敢組建如此船隊?此誠朝廷方可為之事,臣不敢越權,亦無力完成,故而,鬥膽請陛下收回成命。”

這話倒是說的沒錯,嚴格意義上來說,海圖航線,都屬於軍機秘密,不然的話,也不會被歸於兵部管轄。

這種東西,可不能皇帝說給自己就真的接著,不然的話,稍有不慎,便是大禍。

藩王地位崇高,但是,一旦涉及到軍政方麵,卻必須要慎之又慎。

便是不談倭患,光說是這海上的諸多暗礁,海難,艱險難測,想要保證最大的生還率,最好的辦法,就是組建龐大的船隊。銚

當初鄭和下西洋便是如此,太宗年間,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都至少超過兩萬七千人,其中有超過兩萬人,都是官軍。

這等規模的船隊出海,每次仍然會有不少折損,他區區一個代王,難不成能組建出更大規模的船隊嗎?

就算是能,他也不敢啊!

要知道,這種規模的船隊,其實說白了,就是一支軍隊,各地的藩王,如今連正規的護衛都沒有,真要是搞出這麽一支船隊來,他怕是在漳州府王府都沒建好呢,就得卷鋪蓋去鳳陽蹲著了。

此處沒有旁人,自然也不需要打那麽多的啞謎。

何況,這位一向唯唯諾諾的代王爺,好不容易這麽硬氣的說話一次,自然是有不得不說的理由。

朱祁鈺看著朱仕壥的臉色,便知道他在猶豫什麽。銚

不過,他卻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臉色愈發溫和的開口道。

”代王叔這話言重了,朕又沒說要再起鄭和下西洋之事,以如今國庫的狀況,就算是朕答應,那戶部的沈尚書,也不會答應啊。”

“朕就是想知道這輿圖到底是否為真,據那傳教士所言,泰西諸國,還有這輿圖上的亞墨利加等處,有不少我大明未有之風物,若能帶回一些,也是好的。”

“王叔若是擔憂錢糧,朕回頭便下旨,將代王府歲祿增至萬石,具以本色支取。”

“除此之外,朕再給王叔找些當初曾隨鄭和出海過的船手,南京前幾年造過一些海船,王叔也可帶走,到漳州府後,王叔隻需再招募些好手,組起三五百人的船隊,便可出海,倒也不必鬨得向鄭和下西洋那般陣仗。”

這話一出,一旁的朱徽煣頓時眨了眨眼睛。

天子這次,出手可真是大方啊!銚

要知道,歲祿萬石,這可不是一般的恩寵。

在此之前,因為代王朱桂的種種惡行,代藩的歲祿被一減再減,即便是後來仁宗又加回來不少,但是,也隻有六千石,而且,還是米鈔折半支取。

這回天子不僅給加了回來,而且準以本色支取,這裏外裏的,跟加了六千石也沒差多少了。

尤其是在如今,朝廷諸臣明顯有意要整飭宗藩的情況下,給代藩加祿,必然是要受到來自朝堂上的壓力的。

不過,難度降低,條件變好,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看著代王隱隱有些動心的模樣,朱徽煣在一旁暗暗歎了口氣,隨即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為國效力本就是當為之事,豈可以此同陛下邀賞?何況,船隊出海,三五百人雖然不少,可畢竟東南倭寇頻繁,若遇倭寇聚集,恐難應付,可若是船隊數量過多,又實難成行,故而,臣也覺得,此事還是朝廷來做為好。”銚

這一番話,頓時讓還有些心動的朱仕壥息了聲,歲祿萬石當然誘人,但是,這不是沒有代價的,天子給了恩典,就得把事情辦好,不然的話,這到手的歲祿,怕是最後會變成燙手的山芋。

朱祁鈺坐在上首,目光落在朱徽煣的身上,不由輕輕搖了搖頭,果然,論心思機敏,還得是他這位岷王叔祖。

這番話落在代王耳中,是在提醒他有多大能耐拿多大的好處。

但是落在朱祁鈺的耳中,卻很明顯,是岷王看穿了自己剛剛的打算……

頂點小說網首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