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慈寧宮的瓷器(下)(2 / 2)





尤其是在這個當口,貿然決斷說不準就會釀成大禍。

所以哪怕是在本仁殿中,那些朝臣對她一再頂撞,她也忍了。

這個時候,朝政還需要依靠他們。

但是要說她最信任的人,其實還是金英。

朝臣畢竟是外臣。

他們考慮的東西,很多時候和孫太後是不一樣的。

但是金英是內臣,天子家奴,心思肯定跟她是一頭的。

而且作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朝廷的大多數政務,都要經他之手。

因此,他對朝局政事的熟悉和敏銳,絕非自己能比的。

這個位置,孫太後擺得很正。

所以哪怕剛剛怒火滔天,她恨不得當場掐死吳氏那個賤人。

但是金英阻止她,孫太後還是忍了。

但是忍了之後,她需要一個解釋!

金英想了想,決定還是用比較直接的方式來跟孫太後解釋。

「娘娘息怒,萬勿中了別人的奸計。」

聽到奸計這個詞,孫太後下意識的眯起了眼睛,腦子也瞬間冷靜下來。

要知道,她雖然對前朝不熟,但是卻在後宮沉浮多年。

先皇在時,光有名有姓的妃子就十幾位,低位嬪禦更是多了去了。

她執掌六宮這麼些年,見慣了各種陰謀詭計,陰險伎倆。

所以提起這個詞,她下意識就繃緊了弦,皺著眉頭,孫太後開口。

「說清楚!」

不過口氣,卻是平和了許多。

金英這才鬆了口氣,道:「啟稟娘娘,臣在宮中多年,侍奉過不少主子,說句大話,先皇也是臣看著長大的,對於宮中貴人們的心性,敢說還是了解幾分的。」

「賢妃娘娘因著身份的緣故,在宮中行事一向低調,便是與人產生了衝突,也多是忍讓,娘娘以為,她今日何以一反常態,言辭如此隱含敵意?」

孫太後不懂朝政,但是涉及到後宮爭鬥的領域,就是她擅長的了。

拋開心中的情緒,略一思量,孫太後就得出了結論。

「她就是想讓哀家責罰她。」

「說不準,還想藉此機會,讓哀家罷去郕王的監國身份。」

事實上,如果沒有金英突然出言阻止。

孫太後險些便就這麼做了。

此刻她冷靜下來,也發現有些不對。

事出反常必有妖!

吳賢妃這個人,她早就知道不簡單。

但是她的出身太過卑微,根本拿不上台麵。

若非有皇子傍身,便是連封號也拿不著的命。

因著這一點,她不可能對後位有什麼肖想,便是在宮中這麼多年,也是謹小慎微,處處忍讓。

但是孫氏自己執掌六宮,自然清楚。

這隻是表象,許多時候,吳氏看似性子綿軟,處處忍耐。

但凡在宮中,敢尋她麻煩的人,大多最後都自己吃了暗虧。

這份手段,也是孫氏一直沒有對她放鬆警惕的原因。

不過她做事也極有分寸,不招惹她,她也不會主動惹事。

故而這麼些年來,她們還算是和平共處。

但是今天,吳氏的反應,的確不似她平常的作態!

必然是有所圖謀。

但是這麼做,對她又有什麼好處呢?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