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黎明之交(2 / 2)





「袁彬,哈銘,你們放心,朕會好好活著,等回到京城,朕一定會一雪前恥,更要厚賞你二人,方不負你們對朕的一番情義。」

哈銘和袁彬二人紛紛下拜,一顆心也終於放到了肚子裡。

這個時候,袁彬的傷口已經徹底裂開,血痕斑斑甚是嚇人,他自己更是再也撐不住,疼昏了過去。

所幸的是,伯顏帖木兒派來的軍醫,就在隔壁候著,哈銘連忙跑出去叫人,折騰了大半天,直到天色都微微泛明,才總算將傷口重新包紮好。

朱祁鎮看著依舊昏迷的袁彬,不由得有些自責,道。

「袁彬為朕,當真是儘心儘力,不顧生死,朕方才一時失神,竟沒想到他傷的如此重……」

哈銘將軍醫送出去,轉回頭來,聽到這番感慨,勸道。

「皇上放心,隻要您能安好,不管是臣還是袁校尉,都甘願赴死,話說回來,今夜袁校尉能夠脫險,還是託了伯顏帖木兒的福,特意將軍醫留在您的帳旁。」

說著,哈銘似是想起了什麼,心中一動,壓低了聲音道。

「皇上,臣鬥膽而言,這麼多的瓦剌人當中,那伯顏帖木兒似乎,對皇上要友善得多,您不妨……」

聽了哈銘的話,朱祁鎮眉目間閃過一絲猶豫,想了想,還是道:「這不是一日之功,還是等袁彬醒了,我們再商議。」

…………

草原深處發生的一切,除了當事人之外,無人關注。

九月的第一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年輕而又莊嚴的紫禁城,奉天殿高大的宮門被緩緩推開,中正高昂的大樂聲,響徹整個宮城。

大明這個命途多舛的帝國,將在今天,迎來新的主人!

塵封許久的禦座之上,朱祁鈺身著玄色龍紋袍,頭戴十二冕旒冠,手執大圭,目光越過冕旒,望著禦階下肅穆而立的群臣。

司禮監秉筆太監金英侍立在旁,手中徐徐展開一卷聖旨,聲音洪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師……會有使自虜中還者口宣大兄皇帝詔旨曰,宗廟之禮不可久曠,朕弟郕王年長且賢,可當大位,朕於虜中禪位於郕王,命其繼統,以奉祭祀……於九月朔日祗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奉天殿即皇帝位,上大兄皇帝尊號為太上皇帝,徐圖迎復……」

內容,和之前議定的差不多,說到底,外朝大臣們還是沒有擰過這位郕王殿下,當然,現在該稱陛下了。

詔書很長,金英足足宣讀了近一炷香的時間,才讀到了結尾。

「……惟敬仁誠可以安宗社,惟恭儉勤可以惠萬民,尚賴宗室親王協心藩屏,爰暨中外,文武賢臣同德匡輔,弘濟重大之艱,永隆雍熙之治,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因局勢艱難,所以和冊封東宮的大典一樣,禮部省去了許多的繁文縟節。

宣讀詔書結束之後,群臣在禮官的指引下,行三拜九叩之禮,山呼萬歲之後,這邊便算是禮成。

隨後三品以下的低階官員退場,而其餘的大員,則是隨新君一同,前往奉先殿,敬告天地祖宗。

再之後,往慈寧宮拜見皇太後,往景陽宮拜見新君生母。

饒是禮部已經將典製的細節一刪再刪,但是終歸是登基大典。

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儀典,哪怕再簡略,也還是從黎明忙到了傍晚,朝廷上下的所有人等,皆是整整一天都不曾停下。

但是這種繁忙,卻是秩序井然的繁忙,至少,天位已然邸定,大家再忙,心都是放到肚子裡的。

底下官員如何不提,翌日一大早,群臣來不及好好休息,就重新來到了宮門前。

新君登基後的第一次早朝,就要開始了……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