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勛戚的難題(2 / 2)





如果要動的話,牽扯太大。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在這次大戰當中,敕封一些新的勛戚。

但是問題就在於,大明的爵位還是很金貴的,除了靖難之役這種特殊情況之外。

領軍大勝,斬敵過萬,也就是個伯爵。

想要封侯的話,恐怕得把也先或者脫脫不花給生擒了,才勉強夠得上。

這次大戰當中,倒是有那麼幾個夠得上封爵的,但也是屈指可數。

像是楊洪,郭登,陶瑾這些人。

但是問題是,像楊洪,郭登,這些人都是鎮守邊境的一方大將,封爵之後,也不可能把他們撤回來。

其餘的能夠敘功的,基本上也是本就職位都不低的將領。

就像像陶瑾這樣的,雖然沒有爵位,但是也是承襲父職,和勛戚集團密切相關,切割不開。

要知道,勛戚的盤根錯節,可不僅僅指的是有爵位的高級勛戚。

下到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世職千戶這些中低階的勛戚,同樣是一張無比龐大的關係網。

而且這種盤根錯節的關係,要麼在主將帳下效力,出生入死的情誼,要麼就是相互嫁娶的姻親關係。

這可比文臣所謂的同鄉同門,要牢固的多。

就拿陶瑾來說,他雖然隻是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同知,但是他本就是承襲的他父親的揚州衛指揮使世職。

他的夫人,是保定伯梁瑤的庶女,而他被調入京師之後,他的兒子陶輔又平鄉伯陳懷的嫡孫女,他的庶女,則是嫁給了署都指揮僉事葛元的兒子。

這種情況之下,就算他給了陶瑾爵位,就一定能保證他忠心嗎?隻怕未必!

他依靠著這些背景,加上自己的戰功遷升上來,自然也會受到這些背景的束縛。

真真正正毫無背景的,能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基本不存在。

因為這樣的人,在數以萬計的大戰當中,最多殺幾個虜賊,除非撞大運射殺了什麼重要人物,不然的話,同樣需要一步步的升遷。

但是這樣一來,他們在向上走的途中,又會不可避免的,融入這些關係網當中。

這一點,和文臣比起來,壓根就沒法比。

文臣全部取自進士,中舉之前,絕大多數都和官場沒有什麼牽扯。

就算家中長輩有做官的,隻要不是像嚴嵩這樣的權臣,否則等他們熬到可以影響朝局的時候,長輩基本都致仕了。

他們的關係網絡,更多的是同鄉,同門,但是這種關係,顯然比勛戚要簡單且不穩固的多。

現在鬨出了任禮這麼檔子事兒,朱祁鈺是真的有些拿捏不定,到底該如何對待這幫子勛戚了。

要用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腦後生反骨,但是不用他們就要用文臣,又必然會導致文武失衡。

聽了朱祁鈺的話,吳氏也是沉默了下來,半晌,她才開口道。

「外朝的事情,哀家給不了你太多幫助,但是憑哀家這麼多年在後宮中的經驗,可以告訴你。」

「一個人的立場,並不一定就會受他背後的勢力影響,每個人都有軟肋,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真的捏住這個軟肋。」

軟肋?

朱祁鈺擰著眉頭,沒有說話。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