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1 / 2)





舒良帶來的消息很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還是張軏等人暗中聯絡楊善,在朝中活動,想要迎回太上皇的消息。

「奴婢根據那人的證供,他們聯絡了不少朝臣,但是明確表示,會儘力營救太上皇的共有四位,分別是鴻臚寺卿楊善,右副都禦使羅通,大理寺少卿薛瑄,太常寺少卿許彬。」

「這四人當中,楊善和英國公府交厚,許彬和定西侯府交厚,據查,二人還收了兩府的銀兩,以做聯絡其他大臣之用。」

聽了舒良的話,朱祁鈺皺緊了眉頭,感到有些棘手。

楊善和許彬,是錦衣衛早就查到的人,盧忠早就命人將他們嚴加監視起來,這些日子,他們的確見了不少人。

但是能夠確定被他們拉攏的朝臣不多,而且品階都不高。

真正讓朱祁鈺感到頭疼的,是羅通和薛瑄。

羅通之前是兵部郎中,土木一役的軍報到京之後,他被提拔為右副都禦使,協同鎮守居庸關。

瓦剌一戰當中,雖然也先沒有打到居庸關,但是從頭到尾,居庸關收攏了大量四處關隘的百姓,因此保證了堅壁清野戰略的順利實施。

在邊境人心惶惶,邊將不戰而退的時候,是羅通當機立斷,將逃逸的邊將通通下獄,暫時穩定了居庸關一帶的軍心。

這些雖然不能算是戰功,但是也是功績,不能抹殺。

也就是說,他是這次瓦剌之戰當中,應當敘功的人,而且,他是於謙舉薦的人。

至於薛瑄,他雖然官職不高,而且在此戰當中,也沒立什麼功勞。

但是,他在士林當中的評價很高!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兩個原因。

薛瑄的官職不高,但他本身,是朝中幾個少見的,專注於儒學的大宗師,他所開創的「河東之學」,被稱為大明的兩條文脈之一。

而另一條文脈,就是王陽明的「心學」。

在王陽明還未出世的幾十年中,薛瑄可堪稱是大明文壇執牛耳者,在整個文人當中威望很高。

雖然如今,他的整個體係還未形成,但是在士林當中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大了。

薛瑄入仕之後,在都察院呆過一段時間,當監察禦史,後來就被調到了大理寺。

讓他真正在士林當中打響名氣的,是他主審了王振的侄兒王山奸汙錦衣衛軍官之妾的案子。

當時,正是王振權勢最盛之時,但是薛瑄頂著王振的壓力,在朝中為此案翻案。

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是他先是被下詔獄,其後又被削職為民,在士林當中,贏得了一片讚譽。

被罷官之後,薛瑄四處講學,聚攏了不少的門人,理學宗師的名頭也漸漸傳開。

之後土木軍報傳來,薛瑄作為被王振迫害的官員之一,理所當然的被官復原職。

所以說,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是最讓人頭疼的。

薛瑄和王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同一類人。

對於王文來說,他堅定的認為,土木一役的過錯,全都源於太上皇,所以太上皇一旦回來,對社稷江山有大危害。

但是對於薛瑄來說,他卻認為,禮法乃國之根基,君王乃社稷之本。

作為一個理學大宗師,禮**序,是他誓死捍衛的東西,所以他堅定的認為,必須要迎回太上皇。

這種人,其實最難對付。

他信念堅定,清廉律己,不畏權勢,也無心仕途,無論是威逼利誘,對於他來說,都沒有用處。

私德無暇,公務無錯,但是他卻不在自己的這一邊。

這種「忠臣」,對於現在的朱祁鈺來說,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眼見天子為難的樣子,舒良想了想,大著膽子問道。

「皇爺,既然探明了他們的身份,那麼不如讓東廠或者錦衣衛,將他們先捕了來,到了詔獄裡頭,自然一切好說。」

朱祁鈺沒說話,隻是瞪了舒良一眼,嚇得舒良連忙跪倒在地,道。

「皇爺恕罪,奴婢也是為皇爺著想,一時迷了心竅,請皇爺恕罪。」

「起來吧。」

朱祁鈺擺了擺手,淡淡的道。

「下不為例,東廠朕交給你了,但是你也要懂分寸,無故擅抓朝廷大臣,虧你想得出來,朕前腳下詔抓人,後腳六部七卿就會聯袂進攻,真要是鬨將起來,朕都保不住你!」

老實說,舒良的建議,朱祁鈺從一開始就考慮過。

但是很可惜,別說是楊善他們還沒什麼行動,就算是有了,錦衣衛和東廠也不能出動。

不為別的,在現在這個時候,迎回太上皇,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確。

雖然東廠探查到的隻有這幾個人,但是朝中持這種想法的,卻必定大有人在。

這其中,隻怕不乏七卿之輩。

至少,於謙是這樣的。

現在的朝中,除了王文是堅定的反太上皇一派,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在想著要迎回太上皇。

畢竟,就算是太上皇,那也是一國君王。

太上皇在虜營一日,就時時刻刻提醒著他們,大明所經受的恥辱是何等深重。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楊善等人所做的,才是順應朝中的大勢。

貿然輕舉妄動,隻會讓這些力量迅速結合起來。

一個鴻臚寺卿不算什麼,但是薛瑄這種文宗大家,羅通這種大戰功臣,又豈是能夠輕動的?

再說了,現在大戰剛剛結束沒有多久,朝廷還沒顧得上這檔子事兒。

這麼一鬨騰,真正翻到台麵上來,那才真的是不管不行。

想了想,朱祁鈺吩咐道。

「東廠就做東廠的本分事,你回去和盧忠交涉一下,先把這些人給盯死了,他們聯絡和什麼人,談了些什麼,都儘量打探下來,但是不許輕舉妄動,明白嗎?」

為今之計,也隻能先把人盯住。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先把他們的籌劃打探清楚,才好確定下一步要怎麼辦。

見天子的神色稍稍好了一些,舒良才放下心來,趕忙領命,然後退出了大殿。

待舒良離開之後,成敬往前走了一步,伸手將桌案上已經涼了的茶水換上新的,道。

「皇爺,舒良也是為您著想,您不必動怒,他做事情,還是有分寸的。」

朱祁鈺輕輕點了點頭,道。

「將東廠交給他,朕自然是放心的,但是舒良這些日子,想要立功的心思,有點過於盛了,少了幾分最開始的冷靜,需得敲打敲打他,不能太過急躁。」

說著,朱祁鈺抬手,從身旁的奏疏中抽出幾本,放到成敬的麵前,道。

「你瞧瞧,這些,都是彈劾他的。」

「他在東廠的一番作為,固然是狠辣果決,但是朝臣這邊,也警惕著呢,這個東廠廠公,可不好做!」

朝廷的大多數奏疏,都要先送通政司,然後送內閣,再送到宮中。

成敬雖然現在坐鎮司禮監,可也不是所有的奏疏,都會經過他的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