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瞎添什麼亂(2 / 2)





「許彬的證詞上說,是太上皇身邊的袁彬主動找上的他們,伏殺喜寧也是得了太上皇的允準的,諸多細節也看似翔實可信。」

「但是問題是,袁彬遠在迤北,無法核證此事,而許彬又拿不出其他的證據,三個人各有各的說法。」

「這案子實在錯綜複雜,如今二位先生來了,剛好替朕參謀一番,二位覺得,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這……

果然還是來了。

王翱和俞士悅都是聰明人,從聽到事情的真相的時候,他們就明白,知道內情是有代價的。

真相是什麼,其實他們大約心中已經有底了。

首先泄露軍情的事情,肯定是真的,雖然張軏還不認帳,但是許彬和蕭維禎二人的證詞已經足夠了。

至於到底是許彬自己的主意,或是三人的合謀,還是太上皇的主意。

很遺憾,從邏輯的角度來說,他們更傾向於是最後一個。

要知道,太上皇的詔命也是聖旨,如果許彬說的是假話,那麼就是在矯詔。

單憑這一條,他就要被淩遲處死,還會連累一家老小發配邊疆。

相較之下,泄露軍情雖然同樣是大罪,但是最多是許彬一個人死,不會牽連家小。

當然,存在一種可能是許彬為了脫罪而汙蔑太上皇,但是,許彬的性格一向帶著幾分軟弱,所以王翱很難相信,他會拿一家老小冒此大險。

何況,這麼大的事情,他們幾個使節,如果不是因為有太上皇的詔命,恐怕也不敢乾。

但是心裡有所猜測,是心裡有所猜測,說出口的話,卻要萬分謹慎。

想了想,王翱開口道:「陛下,此案的確乾係重大,涉及太上皇聲名,故臣以為,當低調詳查,務必要等證據確鑿,再行定奪。」

這話說的就有技巧了,看似不偏不倚,但是實際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低調處理,保護太上皇的名聲。

不然說什麼證據確鑿,許彬沒有證物,他所說的中間人袁彬,又在瓦剌被扣著回不來,哪來的證據確鑿。

朱祁鈺沒有說話,睨了王翱一眼,後者頓時有些不安,開口道。

「陛下,事涉皇家尊嚴,不可輕忽,若鬨大了,恐讓天下萬民非議皇家,令百姓離心,滋生動盪之事,故臣以為當慎之又慎。」

說到底,為了救自己泄露軍情這樣的事情,是臣子做的也就罷了,該殺殺該罰罰,過去了就過去了。

但是要是太上皇乾的,傳揚出去,損失的是朝廷和皇家的顏麵,丟不起這個人啊!

而且,老百姓又不太能夠分得清皇上和太上皇的差別,這種消息傳出去,也是讓地方平添不安定的因素。

這個時候,俞士悅也道:「不錯,陛下,還是審問清楚,再行定奪不遲。」

朱祁鈺的目光在兩人的身上逡巡了一番,正欲開口,成敬從外頭走了進來,道。

「陛下,寧遠侯任禮,聯合陽武侯薛詵,定西侯蔣琬及京衛指揮使司張輗一同上本,彈劾錦衣衛指揮使盧忠不顧朝廷體麵,飛揚跋扈,無故擅抓朝廷使臣,奏本在此,請陛下禦覽。」

眼瞧著成敬將奏本遞到禦案上,王翱和俞士悅一陣無語。

這時候添什麼亂啊……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