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架子還是要拿一拿的(2 / 2)





不止是朱儀,就連跟張輗一同過來的焦敬,也是一臉的詫異。

不過,作為始作俑者的張輗,倒是一臉的淡定,搖了搖頭道:「小公爺誤會了,老夫此來,是想為你府中的二公子說親。」

朱儀眨了眨眼睛,有些發愣,道:「小佶?」

張輗含笑點頭,道:「不錯,那日我過來拜祭成國公,見二公子儀表堂堂,孝道至誠。」

「回府之後我便想起,早年間在一次酒宴上,兄長曾和成國公提起過,有意讓我那侄女和二公子結親,隻不過,當時兩人都還不到結親的年紀,就耽擱了下來。」

「現如今,二人都到了議親的年紀,可惜,我兄長和成國公,卻雙雙戰死,老夫身為長輩,總不能看著我那侄女誤了青春,這才上門,想要重定當日之約。」

這個時候,焦敬也反應過來,問道:「二爺說的,是先英國公府的幼女?」

這可不是小事。

張輔共有兩子兩女,長子長女皆為嫡出,長子張忠患有足疾,行事又荒唐,早就被囚在了府中,連門也出不去,長女早年間便嫁給仁廟為妃,雖無所出,但卻免於殉葬,至今仍在宮中恩養。

剩下的次子和次女雖是庶出,但是次子張懋繼承了英國公的爵位,作為和張懋一母同胞的姐姐,雖為庶出,但是身份卻堪比嫡出。

張輗點了點頭,望著朱儀道。

「小公爺,我那侄女的品貌,料想你也是見過的,雖是庶出,但也是英國公府的掌上明珠,算得上門當戶對,所謂長兄如父,這二公子的婚事,小公爺不知意下如何?」

這不是說好的劇本啊……

朱儀心中暗暗吐槽了一句,躊躇片刻,還是搖了搖頭道。

「這件事情,小侄也聽家父說起過,不過,那隻是席間的戲言而已。」

「如今家父新喪,小佶雖已到了議親的年紀,但是人子孝道還是要儘的,三年孝期未滿,若是小侄答應此事,恐誤了張家妹子的終身,此事,還是再議吧。」

倒不是朱儀拿架子,而是這件事情實在奇怪。

勛貴之間相互嫁娶是常事,但是,各府之間也是有忌諱的,比如說,親近成國公府的,和親近英國公府的勛戚之間,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姻親關係。

這也是長久以來,勛貴之間各有派係的原因所在。

所謂先英國公和先成國公的「約定」,其實不過就是場麵話而已。

麵對朱儀的推拒,張輗卻顯然是早有準備,搖了搖頭道。

「小公爺這是什麼話,孝期是孝期,婚事是婚事,二公子要守孝,我那侄女何嘗不是?別忘了,成國公和家兄,是一同戰死於土木。」

「老夫當然知道,孝期不宜婚嫁,但是土木之事,距今已經有大半年了,咱們兩府先定親,換了庚帖,三書六禮的儀程,起碼也要一年多。」

「再準備準備成親的府邸,用具,選個好日子,孝期也就過的差不多了。」

「何況,二公子今年已經十五了,真要是過了孝期再開始著手議親,三書六禮的忙一忙,耽擱著就二十了,小公爺覺得呢?」

朱儀依舊一副猶豫的樣子。

道理他當然都懂,世家的婚姻都是這樣的,先定親換庚帖,再準備三書六禮,忙活著忙活著,兩三年就過去了。

其實,要不是去年因為土木之役的事情,那個時候朱佶就該議親了。

但是……

張輗看朱儀依舊猶豫不定,繼續道。

「不瞞小公爺說,如今英國公府中,我和三弟的子女,都已經有了去處,懋兒年紀還小,又承襲了爵位,不必擔心此事。」

「兄長如今去了,我和三弟兩個做叔叔的,最牽掛的就是兄長這個待字閨中的幼女的婚事。」

「小公爺如果擔心有人非議,今日焦駙馬也在,可以做個見證,隻要小公爺答應下來,老夫負責,去向聖母請旨賜婚,如何?」

焦敬在旁邊咧了咧嘴,怪不得這貨昨天跟他吵成那個樣子,還非要拉自己過來,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隻好含笑點頭,道:「不錯,小公爺不必擔心其他,隻要你們兩家商議好,老夫來當這個中人,去跟聖母請旨賜婚。」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朱儀再不拿出個實打實的理由,就顯得有些不識抬舉了。

沉吟片刻,朱儀正色道。

「既然世伯這麼說了,那小侄也開誠布公了,早年間家父在時,咱們兩家雖是世交,但是也並未有過姻親,如今……」

話至此處,朱儀停了停,見張輗二人也嚴肅起來,他才繼續道。

「恕小侄直言,如今成國公府風雨飄搖,英國公府也自顧不暇,三爺身陷囹圄,情況不知,前番陳世伯等人前來,小侄也表明了態度。」

「這個時候,世伯上門提親,這……」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