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鑒(2 / 2)





應該說,這份詔旨對於朱鑒來說,是很冒險的。

他熟諳軍事,又通民政,當然清楚,也先在接連的大敗之下,必然不可能繼續長久和大明保持敵對的關係,轉向和談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這個節點究竟在何處,誰也不知道。

他雖不在朝中,但是卻也知道,紫荊關一役之後,朝中眾多大臣都覺得,也先無再戰之力,必然會傾向和談,所以才遣派了使團。

可結果卻是,也先表麵上假意和談,實際上卻暗中偷襲沙窩,企圖再起邊釁。

這次失敗,對於也先來說,可能是一個很重大的打擊,但是他是否會真的因此而放棄對大明的企圖,誰也說不準。

尤其是,在沙窩之戰剛剛結束,也先損兵折將的情況下,萬一也先一怒之下,殺了他泄憤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是一次冒險。

朱鑒當時有兩個選擇,其一是回奏朝廷,以自己孤身一人,禮節不周為由,請求朝廷派遣完整的使團前來。

但是這其實,就算是婉拒了。

他手裡的密詔,明顯是一份中旨,也就是說,天子沒有經過朝議就下達的旨意。

他把奏疏送回朝廷,必然要經過通政司和內閣,那麼朝臣們自然會將此事安排妥當。

要麼延期,要麼換人。

當然,大概率是要延期。

畢竟,從朝廷的角度出發,剛剛派出去一波使團,立刻又再派,還是戰爭剛剛結束的情況下,實在不妥。

但是,朱鑒卻不願意這樣。

從他的內心裡,是希望太上皇能夠早日回朝的,在他看來,太上皇才是正統,一日沒有回到朝廷,社稷就一日不安穩。

所以,哪怕冒險,他還是選了第二條路,就是遵旨而行,孤身直入瓦剌。

這也是一次賭,他賭也先能夠坐穩瓦剌太師的位置,不是一個會被情緒衝昏頭腦的人。

身為大同的提督大臣,朱鑒雖不能直接乾預軍政,但是基本的軍情還是清楚的。

瓦剌的現狀並不算好,紫荊關的失利,讓他已經失去了在蒙古各部當中最強勢的地位。

一個嚴寒過去,底層的牧民們凍餓而死的有很多,這直接影響到了也先兵力的補充。

再加上這次沙窩之戰的失敗,接連兩次的失利,如果也先是一個足夠清醒的人,就該拿出真正的誠意,和大明和談。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份密詔當中,朱鑒看到了天子的誠意。

這一次,天子並不是紅口白牙的隻要求他迎回太上皇,而是給出了足夠的條件。

那就是,也先隻要同意送還太上皇,那麼大明可以不計前嫌,重新接納瓦剌各部為屬臣,恢復朝貢和賞賜的體製。

這其實,已經算是極大的讓步了。

朱鑒心裡清楚,天子不可能給出,比這個更加優渥的條件了。

甚至於,如果不是直接由天子中旨而下,而是經由朝議的話,那麼有相當一部分以某吏部尚書為首的激進大臣,連這些相對溫和的妥協,也未必肯答應。

所以他不能上奏疏,把事情鬨大,因為那樣一來,再派使團勢必要經由朝議,而這些條件是否還能通過朝議,就不一定了。

他沒有別的路可選!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