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2 / 2)





「天子因此而震怒不肯輕縱,也是理所應當,不過,曉諭邊境,將和太上皇有關的案情發諸衙門,的確有損太上皇聲譽,不甚妥當。」

不過這番話,朱鑒也說的底氣不甚足夠。

就如焦敬所說,天子密詔當中,刻意點出要讓袁彬回京,以證明太上皇安好,這一點,的確讓朱鑒這個局中人,不得不多想一些。

看著他的這番神情,焦敬便知道,朱鑒心中已然有數,隻不過不願意承認自己被天子利用了而已。

嘆了口氣,他也不揪著這件事情不放,轉而道。

「或許如此吧,其實天家之事,誰也難有定論,我等身為臣子,自然希望天家和睦,兄友弟恭。」

「不過,話說回來,這段日子,不止是武將勛臣這邊,左順門一事,數個禦史諫官被貶去巡查諸邊,多隨城戰死。」

「其後,朝中諸多大臣,楊善,薛瑄,許彬,羅通,蕭維禎等幾位大人,隻要為太上皇之事開過口的,被各種理由或罷或死。」

「至於翰林院和科道之中,更是如此,王簡齋行事酷烈,一場京察,近百位官員被斥為不謹,嚴重的被罷免,輕些的被遠調出京。」

「他這個吏部尚書被無數人彈劾,卻穩坐天官之位,居少師之位,榮寵至極,厚賜不斷,不得不說,是簡在聖心啊!」

焦敬的這番話,當然不是無的放矢,早在過來之前,他就做了功課。

這次京察被罷免的人當中,有兩個都和朱鑒有關係,一個是他的族侄,在戶部當中做員外郎,另一個是他的學生,在都察院做禦史。

這兩個人的官職不高,但是都在貶謫的名單當中,一個被調去了偏遠之地做知縣,另一個則是乾脆被罷免歸家。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朱鑒是迎回太上皇的忠實支持者,這兩個人和朱鑒的關係匪淺,自然也受朱鑒的影響,他們曾分別多次上本請求遣派使團,迎回太上皇。

自然而然的,也就因此進入了某天官的視線當中,趁著京察的時機被罷斥,自然在所難免。

所以說,吏部尚書可不是好當的,一不小心,跟誰結了仇自己都未必清楚。

焦敬可不相信,這兩個人被罷斥之後,沒有寫信給朱鑒訴過苦。

果不其然,這番話說出來,他立刻就看到,朱鑒的臉色變得有些不自然,聲音也低沉了幾分。

「京察一事,老夫也有所耳聞,確有諸多官員,被無故打壓,老夫還曾上本質疑過,不過,確如駙馬爺所說,天官大人簡在帝心,自然到最後是不了了之……」

焦敬情知火候已經差不多了,當下便決定,再加一把火。

又是重重的嘆了口氣,焦敬道。

「京察當中,諸多官員被或罷或貶,如今,聖母身在宮中,心憂上皇,想要在朝中找幾個大臣為上皇說兩句,都遍尋不著。」

「若非如此,聖母也不會如此看重朱大人這樣的忠直之臣,臨出宮前,聖母還再三囑咐老夫,一定要將她的歉意如實轉達。」

「她老人家還說,現如今京城當中,像朱大人一樣,仍敢為太上皇奔走效力的人,實在是少了,讓老夫代她謝過大人……」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