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似曾相識的場景(2 / 2)





「陛下,內閣空額已久,隻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曾增補,如今,太子殿下即將出閣,吾等內閣大臣,又肩負為東宮講授課程之責,事多繁重,朝中便有不少大臣,提出要增補閣臣。」

話到此處,王翱默契的往後退了一步。

於是,王文順理成章的將話頭接過來,繼續道。

」陛下,太上皇如今既歸,一眾迎歸有功之臣,自當升賞,但是在吏部部議的時候,對於該如何升賞,卻產生了爭議。」

「依臣之意,使團此行,朱鑒,羅綺,李實三人功居首位,可視功授勳衛,準蔭子入國子監,杜寧,李賢等人亦有功,但僅賜予財帛賞賜即可。」

「但是,部議之時,有不少人認為,使團之功並非武功,所以授勳衛不當,應當擢升官品,以做酬功。」

「而且……」

王文話到此處,看來王翱一眼,於是,這位首輔大人,立刻從袖中又拿出了幾份奏章,遞了上去,道。

「陛下,這是吏科給事中王鉉呈遞的奏本,他在此奏當中,盛讚朱鑒甘願身赴險境,數入瓦剌,對迎復太上皇有大功,並舉薦他入閣參讚機務。」

「和這道奏本一同呈遞上來的,還有其他幾個禦史以及吏部官員的奏疏,他們舉薦的人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希望,陛下能夠簡拔這次迎復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入閣的。」

有了這兩人的解釋,朱祁鈺大致的翻了翻遞上來的奏本,心中也便有了數。

與此同時,他留意到,王文最開始呈遞上來的那份,關於使團眾人升賞的奏疏,依舊是以授勳加賞賜為主。

可以看出來,雖然部議上產生了爭執,但是,這位大塚宰,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沉吟片刻,朱祁鈺開口問道。

「九皋先生,你是內閣首輔,這些舉薦的人當中,你覺得何人適合入閣?」

王翱的表情顯得有些謹慎。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好答。

現如今舉薦的人當中,無非就那麼幾個,使團的三個人,朱鑒,李實,羅綺,然後就是李賢,杜寧這兩個朝廷派去迎接的。

按理來說,朱鑒功勞最大,要提拔也得先考慮他。

但是,這個人的立場,就是最大的問題!

內閣和別的衙門不一樣,對於內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聖心。

現如今,雖然京城當中看似風平浪靜,但是,這幾本奏疏的出現,本身就讓政治嗅覺敏感的老大人們,感受到了一些莫名的意味。

而朱鑒這個人,一向是親太上皇的,這一點,從他孤身入瓦剌談判,然後又毅然選擇從陝西巡撫調任鴻臚寺卿便可以看出。

如此一來,是否讓他進內閣,就需要多方考量了。

尤其是,在王文這個老傢夥的態度這麼明顯的情況下。

於是,沉吟片刻,王翱還是道。

「陛下,臣以為,內閣之人不僅要有才識,有功勞,更要有謀略巧思,所以,臣以為,若要增補閣臣,李實和羅綺二位大人,更加合適。」

「此番出使瓦剌,朱鑒雖當居首功,但是,銓選大事,不當用作升賞,朝廷若要酬功,勛衛蔭封賞賜皆可,官職之事,還是當選擇合適之人出任。」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