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典製與成例(2 / 2)





要知道,這兩年的工夫,朝廷中樞變動的這麼大,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刑部,整個大明六百多個州府,兩千多個縣,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案件。

這些案件,無論大小全部都會匯總到刑部,但是,很多的刑案,刑部可以審理清楚,卻無法執行下去。

究其根本,是因為自流放以上的犯人,都需要硃批方能生效。

先是太上皇要親征,所有的刑案一概壓下,隨後朝堂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抗瓦剌上麵,再往後,互市,宗室,太上皇南歸,各種各樣的事情接踵而至。

整整長達兩年,來自各地的刑案無法正常處理,積壓的數量有多麼恐怖可想而知。

但是,即便麵對如此浩繁的部務,金濂依舊能夠不急不緩,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內,全部處理完成。

單憑這份政績,誰來說刑部的政務處理能力不行,金老大人都能理直氣壯的懟回去!

不過,陳鎰自然也不是好對付的,麵對金濂的辯駁,他倒也沒有生氣,隻是撚了撚胡須,道。

「金尚書所言自然是朝廷典製,但是,你我皆知,朝廷政務繁難複雜,很多時候不得不做以變通。」

「過往之時,凡有官員犯罪,若非案情極其複雜難以辨明或有難赦之罪當慎之再慎,皆是由科道參劾,天子禦準,雖略悖典製,卻勝在快捷輕便。」

「軍屯一事,事關國計民生,一舉一動皆當謹慎考慮,從大局出發,刑部處理刑案的能力,老夫自然是信任的,但是,這畢竟沒有前例可循,貿然為之,需要慢慢摸索。」

「但是如今,缺的恰恰就是時間,整飭軍屯需要從快,不然的話,極易多生波折,所以,老夫覺得,還是一切以軍屯為主,如果刑部有意願的話,十三道禦史巡查各處時,手中也查得了一批刑案,可以移交刑部,如何?」

這番話說的,金濂臉色不由得一黑。

我堂堂刑部,缺你們十三道禦史那幾個案子嗎?

如今的狀況下,刑部真正想要的,可不就是改變過去的成例,能夠直接插手對於文武大臣的審訊。

這一點要是達不到,要你那幾個案子乾嘛,真當刑部很清閒嗎?

張了張口,金老大人想要反駁,但是,卻一時之間也想不到該說些什麼。

朝堂之上,往往就是如此,各有各的道理。

金濂說太祖的典製,陳鎰就說過往的成例,金濂說刑部能力強,不會拖後腿,陳鎰就說事關重大,不敢冒險。

反正,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出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

就像陳鎰所說的,刑部的能力大家都信任,但是,現在這個狀況,沒有必要多生這種波折。

這不僅是陳鎰一個人的看法,事實上,也是在場其他眾多大臣的想法。

金濂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才感覺到有些為難。

不過,也隻是短短片刻,他就反應了過來,他在這跟這幫人硬扛什麼呀,讓刑部參與軍屯,又不是他金濂提的。

這事兒是天子的意思,既然如此,讓他金濂一個人舌戰群儒,不大合適吧?

於是,金老大人想了想,便可憐兮兮的將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天子……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