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2 / 2)





至於成敬,要麼在外朝參與閣議,部議,要麼呆在司禮監當中,協助處理各種繁瑣的政務。

這其實也和他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身份想符合。

但是,這次破天荒的,卻是勞動成敬親自來傳旨,可見天子對此事的態度又多麼堅定。

於是,當成敬的聲音落下後,底下內閣諸大臣對視一眼,紛紛道。

「臣等遵旨。」

宣旨結束之後,氣氛也稍稍寬鬆了一些。

有了這道旨意,之後這些禦史的奏疏,處理起來也就方便的多了,至少在票擬的時候,可以有個大的方向,不用拿捏不定的。

這段時日下來,成敬和內閣諸臣的關係也處的很好,因此,宣旨之後,他也沒有急著離開,反而是在幾位大臣的邀請之下,到了內閣公房當中小坐。

不過,也正因為關係不錯,所以,在坐下攀談了兩句之後,成敬立刻便意識到,今天這幾個大臣的神色頗有幾分不對。

於是,想了想,他便開口半是試探,半是認真的問道。

「今兒諸位先生怎麼如此客氣,怎麼,難不成,除了這瓦剌使團的事,還有什麼其他難辦的政務?」

不料聞聽此言,幾個內閣大臣對視了一眼,苦笑一聲道。

「成公公好眼力,今日內閣的確收到了兩份奏疏,我等商議過後,有些拿捏不準,想讓成公公看看,幫著送到禦前。」

成敬也沒想到,他隨口一問,竟然真的說到了點子上。

於是,剛剛輕鬆的神色,立刻被他收了起來。

要知道,內閣每日處理的政務繁多,其中繁複難決的政務也有不少,但是,能入內閣的,無論政治立場如何,但是總歸都是久經磨練之輩,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能夠讓他們猶豫不決的政務,其實並不多。

即便是有,正常情況下,最多是留票不擬,然後揣著奏疏直接到禦前去,和天子當麵商議定奪。

但是如今的狀況,明顯有些不同,看著在場幾個大臣的神色,成敬莫名的從他們眼中,看到了一絲躲避的意味……

說著話,王翱從袖子裡率先拿出一份奏疏,道。

「這第一份,是和成國公府有關,更準確的說,是跟故成國公之子朱儀有關的……」

奏疏遞到成敬的麵前,他皺了皺眉,翻開一瞧,別的沒看見,倒是先看見了上疏之人。

少傅太子太師禮部尚書胡濙!

怎麼是這位老人家?

心中帶著疑惑,成敬將奏疏讀了一遍,卻不由又是一陣意外。

這份奏疏的內容很簡單,言及春獵將至,演武名單當中,原本有成國公府朱儀,但是,如今朱儀被朝廷停職待勘,沒有身份,所以請求朝廷恢復朱儀護駕將軍的身份,準許他重新參加演武。

應該說,這不算什麼大事,朱儀當初被停職,本來就不明不白的,雖然理由是串聯朝臣,但是,一則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二則,當時朱儀所奏之事,是為了東宮出閣。

如今東宮出閣之期已定,可以說,朱儀在這件事情上算是立功了的,再加上,朱儀繼承了其父遺風,出手闊綽,禮待士人,前端時間京師春闈,有很多士子在京城當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朱儀都熱心的幫忙解決。

雖然這些士子,大多數最終都落榜了,但反而是如此,更讓朱儀在士林當中的風評上了一層樓。

從這個角度而言,朱儀復職其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

但是,要知道,朱儀是胡濙的女婿,這層關係朝堂上下,沒有幾個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在涉及到朱儀的事情上,這位大宗伯理應避嫌,這一點,他老人家一直也都做的很好。

對於成國公府的事,至少在明麵上很少摻和。

但是這一回,不知怎的,竟然就這麼毫不避諱的上奏了,而且,上奏就算了,冒這麼一回被人非議的風險,竟然隻是為了這種小事。

要知道,這種事情,尋個普通的禦史上奏,待得天子心情好了,隨手也就準了。

但是,胡濙偏偏要親自上奏。

成敬稍稍一想,便明白了這位老大人的用意……

這是在跟陛下討人情呢!

胡濙在朝中畢竟資歷深厚,地位也高,他不顧朱儀是他女婿的這層關係會帶來的非議,通過內閣上奏給天子,替朱儀討要官位,其實說白了,就是拿這張老臉,在天子麵前討人情。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天子礙於情麵,一般不會駁回,但是壞處就是,可能會讓天子有一絲絲被要挾的感覺,而且,也會引起朝堂的議論,對自己的聲譽有損。

不過,他倒也明白了,在場的諸多內閣大臣,為什麼不願意去擬這個票,或者是往禦前去遞了。

因為到了天子麵前,如若天子問起他們這本奏疏該不該準,他們說什麼都不合適。

不讚同吧,胡濙可不是好得罪的,但是讚同吧,畢竟胡濙和朱儀的關係在那擺著,這位大宗伯這麼做有護短之嫌,他們要是讚同,未免顯得有些沒有氣節。

畢竟,胡濙年資深厚,不怕外朝議論,但是他們可還是愛惜名聲的。

所以思來想去,這件事情還是成敬出麵最合適。

他畢竟是內宮之人,根基不在外朝,所以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可以不那麼顧忌外朝的議論。

當然,這某種意義上算是在甩鍋。

不過,成敬的性格,哪怕知道這是內閣的幾個人在甩鍋,但是,既然是正經事,他也就不會拒絕的。

因此,略一沉吟,成敬便答應了下來,道。

「這事好說,我回頭給陛下遞上去便是,不過,準不準的,就要看陛下的意思了。」

然而,讓成敬意外的是,這番話說完之後,一乾在場的大臣,並沒有就此鬆了口氣,反而依舊一副為難的樣子。

當然,他的疑惑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緊接著,一旁的俞士悅,就又拿出了另一份奏疏,道。

「成公公,除了大宗伯的那份之外,還有一份奏疏,也是和成國公府有關,不過,這份奏疏出自於……昌平侯府!」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