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2 / 2)





「功名倒是無妨,他既是楊家子弟,以楊侯的功勞,蔭封個鎮撫使也不算特恩,有了官身,到上直衛或是其他衙門任職,都不是問題。」

「至於身子孱弱,朕觀他應當是先天不足,宮裡剛好有擅長此道的太醫,朕稍後讓太醫給開個調養的方子,慢慢養著,未必能夠治本,但是,強身健體還是可以的。」

這番話說出來,楊洪便明白,天子並沒有試探的意思,是真的想要讓楊傑入朝為官。

隻不過,想起剛剛楊傑的樣子,他心中又有些迷惑,隻得先答應下來,道。

「陛下恩典,臣萬死難報,日後必定竭儘全力,為朝廷效命。」

於是,朱祁鈺點了點頭,然後將手中的奏疏合起來,交給身旁的內侍,重新遞回了楊洪的麵前,道。

「楊侯的這份奏疏,朕看過了,大致所言有理,但是,有些言辭尚需斟酌,楊侯便先拿回去,待修正過後,再行呈遞。」

話說到這個份上,楊洪如果還是不明白天子的意思,他也就白白在官場這麼多年了。

說白了,對於這份奏疏,天子大致是滿意的,作為獎賞,楊傑的鎮撫使就是明證。

但是,內容滿意,時機卻不對,所以天子才讓他暫時將奏疏帶回去,「再行斟酌」。

說白了,楊傑受了天子的恩典,那麼之後在天子需要的時候,楊家也就得替天子在朝堂上衝鋒陷陣了。

不過,這本就是早有打算的事,因此,隻是遲疑了一下,楊洪便道。

「臣遵旨。」

見此狀況,天子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繼續開口道。

「年輕人,還是要多歷練,既是楊家後輩,自當有一番作為,好了,今日便到此為止,楊侯退下吧。」

「臣告退……」

直到楊洪走出殿門,心中還是帶著幾分疑惑,低頭往前走了兩步,剛好碰見得了消息從偏殿出來的楊傑。

「父親,怎麼樣?」

此刻的楊傑,明顯已經平靜了許多,但是看得出來,他心裡仍然帶著幾分不安,剛一見麵,就緊張的開口問道。

不過,楊洪卻隻是搖了搖頭,道。

「回府再說!」

…………

聖旨下的很快,就如天子所言,以楊洪的戰功,給他的兒子一個蔭封,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之前沒有,是因為他僅有的兩個兒子,楊俊已經是正經的實職將軍,並不需要這個虛銜,而楊傑是楊家嫡子,日後註定要承繼爵位的,也不需要這個區區六品的鎮撫使。

但是,既然天子要給,底下的人自然也沒什麼意見。

因此,楊洪上午出宮,下午聖旨便已送達,授楊傑為錦衣衛鎮撫使,秩正六品,署千戶職,命往兵部協助尚書於謙整飭軍屯。

夜,楊府的書房。

楊洪盤膝坐在榻上,一份黃絹聖旨,擺在他麵前的小幾上,楊傑坐在對麵,正將自己白天奏對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隨後,陛下便讓兒子退下,要召父親覲見。」

提起當時的情景,楊傑到現在還是一陣心有餘悸,道。

「父親,兒子能感覺的到,當時陛下的確是對兒子起了殺心,若不是懷恩公公及時在旁提醒,隻怕兒子此刻早已經身首異處,可是,恕兒子愚鈍,實在想不明白,陛下為何會如此前後矛盾……」

楊傑當然能夠看得出來,天子對他是欣賞的,而且,對於他呈遞上的這份奏疏,也是認可的。

回府之後,楊傑又回顧了整個奏對的過程,覺得自己並沒有說錯什麼,甚至於,就連他的那番儒法之論,他也能看出,天子是認可的。

可既然如此,為什麼,天子又會對他如此態度呢?

楊洪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眼前的聖旨上,片刻之後,又落在楊傑帶著疑惑的臉上,二者之間逡巡了幾次,方嘆了口氣,道。

「傑兒,你真的想知道嗎?」

楊傑沒有說話,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於是,楊洪的目光從聖旨上抬起來,認真的望著楊傑,道。

「因為你太聰明了!」

楊傑皺了皺眉,一時沒明白這話的意思。

但是,他的確又想了起來,在整個奏對的過程當中,天子的確曾經也如此讚揚過他,甚至於,按照父親的轉述,之後在召見父親的時候,天子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可,這不是好事嗎?楊傑一時有些不明白,疑惑的望著楊洪?

停了片刻,楊洪的神色有些複雜,方道。

「傑兒,太聰明的人,往往對世情看的太透,或者,自以為看的太透,以至於,少了氣節和堅持!」

「這,就是陛下對於態度矛盾的原因!」

聽了這話,楊傑心中似乎明白了什麼,但是,又沒能想透,於是,一時眉頭緊皺,陷入了沉思當中。

見此狀況,楊洪搖了搖頭,繼續道。

「朝堂上從不缺聰明人,你能想明白的道理,自然也有人能夠想明白,就如那儒法之辯,你說的固然不錯,世間從無一定之規,亂世用法,盛世以德,因地製宜,因時而動。」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何千百年人,無人遵行呢?」

楊傑到底是聰慧之人,腦子一動,便得出了答案。

「是因為,太難了?」

「不錯,太難了!」

楊洪點了點頭,道。

「治國之道,自然無一定之規,但是,朝令夕改卻是朝堂大計,何況整個國家的治國方略,牽一發而動全身,豈是一言用法,一言用儒可定之的?」

「何況,你說的固然有道理,但是因地製宜,何地製何宜,又該如何判斷呢?」

說著話,楊洪的臉上湧起一抹感慨,道。

「遠的不說,便說瓦剌尋釁大明,是該布德澤行王化,出王道之師,還是該威壓百域,鐵騎踏草原,寸草不生呢?」

「選錯了,便是萬劫不復!」

「所以,不能選,治國惟仁惟德,是千古不易之理,亦是聖賢之道,你之主張,說好聽了叫因地製宜,但是實則,也可稱之為不擇手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我這麼說,你能明白,為何陛下對你的態度如此矛盾嗎?」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