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2 / 2)





這麼一通走下來,別說一天了,兩天都未必能折騰的完。

這一環,當初在先皇之時,因為皇太子實在太小,直接就下詔免賀了。

但是,以如今天子想要大操大辦的想法,自然是不可能省掉的。

所以,商量到了最後,考慮到時間問題,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考慮到,太子殿下雖然三歲半,但也隻有三歲半,這麼一通流程走下來,怕是要當場換太子的現實狀況。

作為禮部的一把手,向來以平衡各方出名的胡大宗伯再出新招,將兩種不同的儀典融合了起來。

既然皇太子的年紀,已經足可以支撐不太繁複的儀典,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如此減省,畢竟,每一項的儀程,都是在奠定皇太子的地位和身份。

但是相對的,因為畢竟是出閣讀書,不算是正式的冊封,而且,時間,精力方方麵麵的原因,也不必如此隆重。

既然流程不能省,太子殿下又跑不動,那麼不如,乾脆就把一些環節合併起來。

所以最後,禮部乾脆將出閣儀放在了奉天殿,節省時間起見,也不用讓皇太子來回折騰,索性在出閣之日,將兩宮皇太後,太上皇,兩宮皇後,都通通請到內殿,一併朝賀。

雖然說從禮製上來說,讓皇太後,太上皇和皇後來遷就皇太子有些不妥,但是勝在省心省力,也算是臨機權變之法。

最重要的是,既能按照天子的意思全禮,也能順順利利的把儀典操辦下來。

於是,各方歡喜,事情便這麼定了下來。

這天一大早,文武百官,勛貴外戚,四夷諸使,各方耆老,依次列班,等在宮門外頭。

和平素不同的是,這種儀典之上,一眾大臣穿著的不是尋常熟悉的補服,而是最正式的朝服。

上身赤色羅衣,內著青領緣白紗中單,下身青緣赤羅裳,腰間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束革帶,佩大綬,頭戴梁冠,手執笏板。

諸臣肅然而立,待得時辰一到,鐘聲沉沉,宮門大開,三品以上的文武百官,有爵位的勛貴外戚,在引導官的指引下,自左右而入,過內金水橋,來到奉天殿外。

此刻,奉天殿前的丹墀上,黃羅傘蓋下,是寬大的禦座,兩側分別是詔案,寶案,冊寶亭,香亭,周圍是身著盔甲的禁軍將士,身著曳撒的錦衣衛依次排開。

與此同時,三品以下的文武大臣,四夷諸使,各方耆老,儀衛甲士,則重新列隊,在左順門外候旨。

前後相接,與宮門之內的大臣隊伍相互呼應,浩蕩無比。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慷慨的灑在每個人的身上,伴隨著莊重的大樂,丹墀之上,禮部精心挑選出來的,身材高大,麵容俊朗,聲音洪亮的執事官高聲道。

「請陞殿!」

於是,奉天殿的大門被緩緩推開,自殿內傳出一道道宛如回聲般的洪亮聲音。

「請陞座!」

奉天殿左右側門中,以尚寶司捧印官,司禮監隨侍太監,儀衛官,導駕官等一係列侍從組成的隊伍魚貫而出,簇擁著皇帝緩緩而出,來到禦座上坐下。

這種盛大的儀典,不僅是針對群臣的,對於皇帝也是一樣。

宮門未開之時,便有禦用監宦官啟請皇帝禦謹身殿,更換通天冠服。

禦座上的皇帝,頭戴金博山通天冠,附玉蟬十二,玉簪導之,內著白紗深衣,外罩絳紗袍、皂色方心曲領,上繡龍形暗紋,腰懸玉佩,束玉革帶,飾以白色假帶,莊重肅然。

大樂止,三聲鳴鞭,響聲清脆,回蕩在整個廣場上。

群臣行五拜三叩之禮,山呼萬歲,其聲震天。

隨後,執事官再道。

「皇太子入!」

大樂起,會極門開,一隊人同樣魚貫而入,簇擁著太子儀駕,一路過奉天門東側而停。

在群臣的注視下,年方三歲半的皇太子殿下,同樣身著繁複無比的朝服,頭戴金絲梁冠,手持玉圭,在太監的服侍下,從車駕上下來。

其實,按照禮製而言,這也是不合適的,理論上來說,皇太子應該在引導官的指引下,自會極門步行入奉天門。

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禮部還是做了變通,令太子殿下乘儀駕而來。

雖然說,早已經有禮部的官員和宮中太監反覆教導,但是,畢竟是頭一次麵對這麼大的場麵,朱見深小臉繃的緊緊的,捏著玉圭的小手都有些發紅。

這種場合,是沒有宮女的份的,所以,他最熟悉的萬貞兒並沒有陪伴在側,跟著他的,隻有牛玉和梁芳。

下了車駕,看著眼前隊列分明的一大群人,即便是已經反覆叮囑過,朱見深下意識的還是有些害怕,想要往梁芳的方向躲一躲。

但是,還沒等他有所動作,一旁的牛玉便輕輕的看了朱見深一眼,於是,朱見深立刻就縮回了腳步。

儘管心中仍然有些害怕,可他還是按照之前已經演練過很多遍的那樣,邁起小短腿,在引導官的帶領下,來到了丹陛之下最中間的位置。

大樂止,在執事官的指揮下,朱見深行完了三拜之禮,隨後,執事官高聲喊道。

「有製下,跪!」

這一次,不論是朱見深這個皇太子,還是在場的文武百官,勛貴外戚,齊齊跪倒在地。

緊接著,丹墀之上的尚寶司太監,在得了皇帝允準之後,恭敬的從一旁的詔案上捧起聖旨,但是,卻並沒有宣旨。

這種儀典,宣旨之人,身份自然也不會普通。

那名太監捧著聖旨,一路走下丹墀,在禮部尚書胡濙的麵前站定,早已經有所準備的胡老大人雙手高舉,接過聖旨,然後小心翼翼的起身,轉身麵向群臣,展開手中的聖旨,高聲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