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快了快了再等等(2 / 2)





這個時候,一旁的朱鑒也上前開口,道。

「陛下,臣亦以為此事不應現在處置,殿試舞弊一案,所涉人員複雜,案情難明,一時恐難定論,還是應擇日再行商議。」

「至於陳尚書彈劾江閣老一事,究其根本,還是因江閣老為臣議功所致,臣本德才淺薄,得陛下及聖母賞識重用,代朝廷持節往瓦剌迎復太上皇歸朝,回京後方被選入內閣聽用。」

「其後朝政之上,臣兢兢業業,持心秉公,然才不堪用,屢有疏失,以致朝野上下物議不停,此臣之過矣。」

「太子殿下出閣備府一事,雖臣首倡,但卻顧慮不周,致朝堂上下不寧,今陛下以此論功,臣確實愧不敢受。」

有你什麼事……

底下一群大臣正等著看天子會不會公布杜寧這份奏疏的內容,卻沒想到,朱鑒這個時候跳了出來。

雖然說,他話裡說的是反對公布奏疏,但是莫名其妙,羅裡吧嗦的又把自己過往的功蘿拉出來數了一遍。

咋的,這就想蒙混過關了?

朱鑒不是想蒙混過關,而是他發現,這件事情越鬨越大,好像已經沒有人關注最開始的議題了。

這怎麼能行?

要知道,尋常時候,宮中聖母的身份雖然貴重,但是,卻不可能隨意乾預朝務。

這一次,要不是太子出閣需要拜謝皇太後,而且前一日又出了梃擊香亭這樣的事,聖母也不可能尋到理由對天子施壓。

這種事情,有一不可有二,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要是錯過了今天這個機會,那麼以後再想創造一個,讓天子難以反駁的機會,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朱閣老必須要把議題拉回到正事上。

眼瞧著其他人對他一陣不滿,但是朱鑒仍舊視若無睹,拱手道。

「陛下,臣不敢居功,更不敢受賞,但是臣有一言勸諫陛下,懇請陛下納諫。」

殿中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神色都肅然起來,朱鑒甚至能夠感覺到,他的身旁傳來數道仿佛針紮一般的目光。

然而事已至此,開弓沒有回頭箭,朱鑒深吸了一口氣,微微抬頭,正視著天子平靜的目光,沉聲道。

「請陛下寬恩,允準正統十四年隨征勛貴,因事死節的成國公,修武伯,永寧伯等府邸子孫承襲爵位,各勛貴子孫,有才能者,試其鞍馬,給與冠帶,令其隨軍操練,若能建功,一體升用!」

果然,還是來了!

大殿中針落可聞,所有人的神色都十分複雜。

事實上,剛剛陳循的一番鬨騰,在場的諸多大臣,之所以都沒有開口阻攔,除了因為江淵和陳循的關係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想蒙混過關。

在孫太後剛剛傳話出來的時候,這幫老大人或許還一時沒有想到,但是,當天子提醒他們,梃擊香亭一案已經交給東廠和錦衣衛查探,一時半刻之間出不了結果之後。

他們很快便意識到,孫太後真正的用意,是在於備府和賞賜上。

備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中間涉及到的人手,勢力錯綜複雜,不誇張的說,從太子出閣的那一刻起,為太子備府,就成了一件純粹的朝廷政務,是舉朝上下大小官員緊緊盯著的事情。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孫太後能夠乾預的地方不多。

那麼,孫太後鬨這麼一出,目的,也就隻能是對於功臣的賞賜上。

或者更直接的說,是對朱儀的賞賜!

無論是沈敬還是朱鑒,都份屬文臣的行列,升遷貶謫,在激烈的朝堂鬥爭當中,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唯有朱儀,他身上懸而未決的成國公爵位,才是最值得爭取的。

往前細想,當初太上皇尚未歸朝之時,孫太後便曾親自召見朱儀和成國公府的老夫人,還曾親自為朱佶和英國公府的千金賜婚,拉攏之意明顯。

現如今太上皇回到了京城,又明顯並不安分,再加上朱儀春獵上的表現,眾人很容易就想到,這是孫太後在幫朱儀復爵。

但是,正因如此,這件事情才顯得有些棘手。

當初,為太子殿下備設幼軍,確定出閣之期,都是朱儀一力促成的,甚至於,為了此事,他還被禁足府中了一段時日。

所以,若要論功,他是肯定有的,但是,要說恢復成國公府的爵位,對於諸多大臣來說,卻也是不情願的。

出於這個緣由,事實上在老大人們的眼中,陳循和江淵兩人鬨得越厲害越好,最好是現場就把殿試舞弊一案給廷鞠了,這麼一折騰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把朱儀這檔子事給拋在腦後。

隻要熬過了今天,再往後沒了由頭,太後總不至於下旨意來催吧……

但是可惜的是,這個如意算盤,顯然是被打斷了。

殿中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奇怪,天子的目光輕輕的落在底下朱鑒的身上,定定的望了他片刻,口氣古井無波。

「為成國公府……復爵?」

朱鑒剛剛說了一大堆話,但是,天子卻很明顯就抓住了重點,並且毫不避諱的問了出來。

感受到天子流露出的不滿之意,朱鑒額頭上也微微冒出冷汗,但他還是穩住心神,繼續開口道。

「陛下明鑑,先成國公之子朱儀,為朝廷鞍前馬後,屢次進諫陛下,為太子殿下備府設官,重置幼軍,春獵之上,更是高風亮節,彰我大明武風,於朝屢有功績。」

「今太子殿下出閣,未有賞賜,實屬不妥,何況,朝廷遲遲未定成國公府,修武伯府,永寧伯府爵位承繼之事,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當初土木之事。」

「可如今四海昇平,上皇歸朝,萬民皆安,太子殿下出閣讀書,舉朝歡慶,臣庶交歡,陛下胸懷四海,大赦天下,軍民官吏,曾犯過錯者,非大逆之罪,一體並恕之。」

「正統十四年隨軍出征之總兵等官,雖有過錯,但終歸非十惡不赦之罪,朱儀既對朝廷有功,又值此萬民歡慶之時,朝廷理當復其爵位,以彰陛下仁德之心!」

()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