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1 / 2)





那時候搞研發的尖端人才,每個人都能分到江盛的一點乾股,平日裡拿工資,年終時候享有分紅。

公司效益和員工收入直接掛鉤,每個人的工作動力都很強。

用股份財富留住人才,用人才發展技術,那十幾年,江盛在他手裡迎來了第一個巔峰。

結果等顧慶江去世後,顧慶海上位,漸漸又把這條規矩給改了,他聯合幾大股東,收回了不少員工手中的股份。

一個企業的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頂端那幾個人手裡,發展必然會停滯。

好在顧慶江把底子打得太好了,顧老太太又挺著病軀在公司製衡著顧慶海,江盛才挺了這麼多年,一直到十年前顧景琰出現。

起初沒人把顧家這個長孫當回事,年紀輕輕,甚至還未畢業,能翻出什麼風浪?

但是顧景琰用了十年時間告訴他們,後生可畏。

顧慶海那麼怕他當選董事,是因為顧景琰在繼續他父親沒有完成的改革之路,一旦股份分散,收入銳減,他就籠絡不住人心。

全員持股,不是每一個公司的領導人都有這種魄力和格局。

江盛集團在國內公司排行榜上穩居前三,但是不管是顧景琰還是當年的顧慶海,都不曾在世界財富榜上留下名字,但是提到民族企業,江盛絕對位居榜首。

顧景琰要實現的是發展和突破,他不止分散股份,還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研發上,財富對他不是最重要的,他要的是把江盛推到世界的舞台上。

這個動機被董事會意識到的時候,有人覺得癡人說夢,江盛已經在全國首屈一指,隻要按部就班,未來幾十年都不會有對手。

但也有人年輕時候的熱血開始一點點沸騰,顧景琰早已不是孤軍奮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