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大事(1 / 2)





:[]

大雪覆蓋長安城。

大唐帝國最高的城門,明德門,五門齊開,恭迎儲君還朝。

高高的挑簷如鳳凰的翅膀,雄壯的城牆宛如巨龍,左右伸展、固若金湯。

從明德門向北,旌旗飄揚紅燈高掛。

為了避免飄揚的旗幟被冰雪凍住,每隔半個時辰,都有衛士重新更換旗幟。

他們身穿黑色的羽林衛服,一字排開陣列左右。

肅重威武,如銅牆鐵壁。威風凜凜,是大唐的顏麵。

但是城裡不是最熱鬨的,最熱鬨的地方是城外。

城外有百姓聚集,有百官出迎,有僧侶祝禱,有內侍高舉皇帝的聖旨,在大雪驟停的早晨,高聲宣讀。

“跪——”

潔白的雪地上,身穿緋紅官服的朝臣跪下去,服飾雜亂神色激動的百姓跪下去,黃色袍服的僧侶跪下去,太子的馬車緩緩而至,身穿禮服的太子李璋走下馬車,莊重地跪下去。

內侍高福宣旨。

“皇太子李璋,人品端方、寬宏大度、愛民如子、舍生取義。入西北抵禦外辱,至西南驅除瘟疫,承先祖遺誌、得百姓擁護,朕心甚慰。自朕奉先皇遺詔登基,治國安邦、未敢懈怠;夙夜兢兢、恪慎克孝。然朕疾患固久、力不從心,軍國重務、常有拖遝。今命皇太子李璋撫軍監國、分理庶政,百司奏事,皆由太子決之,不必回稟。欽此——”

這是誇太子在西南道平息瘟疫有功,這是要把軍國大事,全部交到太子手中。

百姓激動高呼萬歲,朝臣動容跪呼遵旨,太子叩首,接過聖旨。

眾人再次叩首,緩緩起身時,六皇子李璨拍了拍膝上的雪。

他站在宗室皇子中,遠望被朝臣簇擁的皇太子殿下,在心中把皇帝的詔書複誦了一遍。

“承先祖遺誌、得百姓擁護。”這一趟深入疫區、九死一生,值了。

“人品端方、寬宏大度、愛民如子、舍生取義。”皇帝還是最在乎太子的德行,在乎他是否能成為仁君。

他望了望太子身後,有護衛、有東宮屬官,有尚藥局和太醫署官員,卻沒有那個紅色的身影。

“沒回來嗎?”

身邊有人向前擠了擠,李璨避讓開,問道:“五哥找誰呢?”

趙王李璟收回視線,搖搖頭:“沒找誰。”

他的臉上有因為終於卸任監國職務的輕鬆,又有發生大事的沉重。

“讓一讓,讓一讓。”幾個皇子從李璟和李璨中間擠過去,慌著去恭喜太子。就連最小的皇子李瑾,都開心地踩著雪,往太子身邊湊。

內侍跟著他,伸開手臂小心嗬護,唯恐他摔倒在地。

李瑾跑到太子身邊,拽住了李璋的玉佩。李璋順勢把他抱起來,笑道:“重了不少。”

眾人一起笑,氣氛熱烈。

如今正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時,人人都想親近太子。

“你怎麼不過去?”李璟問李璨,語氣中有淡淡的奚落。

六皇子李璨是太子的馬前卒,這件事人人知道。

“五哥要過去嗎?”李璨抬手係緊狐皮大氅的係帶,回給李璟一個同樣的奚落。

五皇子同太子一母同胞、感情深厚,這件事更是天下皆知。

李璟的神色便有些淒苦,宛如生吞了膽汁。

“我想回雍州。”他歎息道。

“但是你不敢回去。”李璨道。

回雍州,是想抱抱出生不久的孩子。留在京都,是因為不放心病危的弟弟。

李璟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聽說九弟已經能起身了。”李璨又道。

“是,”李璟道,“還不如躺著呢,起來也是受罪。”

話音剛落,便聽遠處太子“咦”了一聲,問道:“楚王呢?”

立刻有朝臣回稟,說楚王病重,不能接迎。

又有人糾錯,說楚王今日倒是起來了,不過被大理寺傳喚到堂,不能前來。

眾人這才發現崔玉路也不在。

迎接太子還朝是大事,什麼案子比這還要大?

大理寺有官員解釋道:“是安國公府偷運生鐵案,聽說案情有了進展,本來是傳喚楚王妃,但是楚王妃不在京中,便傳了楚王。”

“不不,”又有朝臣搓著手,道,“是楚王前些日子,彈劾……咳咳,今日開審。”

他沒有說完,但眾人明白了。

看來不僅有安國公府案,還有楚王彈劾太子案。

在太子回京,受皇帝重賞、拿回監國權柄之時,楚王去大理寺,打太子的臉了。

楚王身體不好,膽子倒是越來越大。

幾個朝臣在心裡捏了把汗,更多的朝臣看向太子,看他如何應對。

太子隻微微一怔,深邃的眼眸中露出幾分凝重,道:“本宮在路上時,便聽說楚王彈劾本宮貪腐,父皇下令,命本宮同他當堂對質。如今本宮回來了,那便去吧。”

他理直衣領,看起來襟懷坦蕩、鎮定自若。

朝臣們當然是阻攔。

“殿下您監國輔政,凡百司奏事,皆由殿下決之。殿下您隻用回宮去,等崔寺卿回稟就好。”

“殿下您舟車勞頓,還是回東宮休息吧。”

“雖然聖上曾有前命,但如今又有聖旨,殿下您還是回去處置軍國大事吧。”

朝臣們勸著,唯恐太子到大理寺受審,失了體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