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初會桂紅英(2 / 2)





老實說,在周揚的記憶裡,關於桂紅英的情況其實並不是十分完整,不過印象最深的是桂紅英的年齡。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桂紅英應該是整個東海市最年輕的廳局級乾部,35歲的時候就出任了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區長,38歲進入區委常委班子,42歲成為江灣區的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

而在今年初的時候,則正式通過人大的選舉成為江灣區的區長,43歲的區政府一把手,這可不多見,尤其是對方還是一個女同誌。

一時間,周揚心裡竟然有一種預感,眼前的這位桂區長,極有可能會成為自己進入仕途之後僅次於碰到李文芳的一個機緣。

不過對於這位桂區長為什麼會找自己,周揚心裡也有些沒底,因為剛才李春明的那句話看似透露了不少信息,但是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好在桂紅英也沒讓他自己妄自揣測,很快就提出了這一次要見他的目的。

“小周啊,上次我在春明主任這裡看到過一片策論的文章,講的是圍繞江灣大學城打造科創園地的問題,文章應該是你寫的吧?怎麼樣?關於這個問題,你今天再給我詳細介紹一下?”

聽到桂紅英的聲音,周揚幾乎是立馬就想到桂紅英眼下的身份,江灣區的新任區長。

也就是說,自己這篇策論,應該是入了桂紅英的法眼了?

想到這裡,周揚也不遲疑,略微沉思了片刻果斷就說道:“桂區長,您剛才這句話其實就已經點出了我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

“眾所周知,江灣大學城不僅僅集聚了整個東海市將近二分之一的高校,而且其中有一半還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

“高校的優勢自然是不言而喻,最大的資源就是人才,我們東海市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一直都印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發展的機遇。”

“既然如此,圍繞江灣大學城打造科創園地自然就是可行的,這裡麵有這麼幾個理由,一是我個人判斷,未來的經濟發展必然是高科技產業的競爭,這一點從時下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速度就足以看得出來,互聯網,人工智能、雲算法、芯片等等這些產業,將來肯定都會大放異彩。”

“另一方麵,隨著我國工業體係的逐步完善,將來製約我國工業發展的必然會是卡脖子技術,而不是大而全的工業產業。江灣大學城坐擁幾十萬的高端人才,在未來國家的技術攻堅戰略裡麵必然會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個方麵就是眼下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戰略規劃落地,論大學生的規模和質量,我們江灣區可是占據天時地利的,如此明顯的優勢如果不利用起來的話,我看那也說不過去。”

“……”

辦公室裡,周揚洋洋灑灑地說了將近二十多分鐘,幾乎是從建立科創園地的必要性到初創的規模和措施,甚至管理方麵都說的極為詳細。

接下來,周揚又說到了利用東海市豐富的金融資源來發展科創園地的想法,不僅僅把中央的一些意圖和精神都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而且還暢談了未來的一些戰略規劃。

實際上。

如果除了周揚,還有另外一個重生者的話,自然就會知道他說的這些幾乎就是上輩子江灣區在接下來十年的時間裡重點規劃和建設的項目。

而負責主導和實施這個項目的不是彆人,正是在江灣區擔任了一屆區長以及一屆區委書記,然後升任東海市常務副市長的桂紅英。

所以辦公室裡,聽完周揚的話,桂紅英明顯陷入了一陣沉思當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